当"盘古号"的量子存储器接入地球中枢的瞬间,全球七十二个量子计算中心同时爆发出刺目的蓝光。林夏隔着隔离舱玻璃,看见导师赵临渊的全息投影在数据洪流中若隐若现,那向来沉稳的眉头此刻拧成两道深沟。
"他们在害怕。"张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的太空服肩灯在幽暗中划出冷冽的弧线,"害怕我们带回的不是数据,而是潘多拉魔盒。"
林夏没有回头。她的视线被中央屏幕上的光锥图吸引——那是根据黑洞辐射数据重建的事件视界模型。蓝色的光线轨迹在黑色球体周围形成完美的切线,仿佛被无形的刀刃削断,正如彭罗斯所说:这些光子永远在逃脱的边缘,却永远无法跨越临界距离。
"彭罗斯的光锥理论..."陈墨的手指悬在投影上,仿佛触碰易碎的肥皂泡,"事件视界不是实体边界,而是时空的分水岭。所有落入光锥之内的事件,都将被永远囚禁在因果律的牢笼里。"
全息舱门突然滑开,带着刺骨的寒意。赵临渊的投影转为实体形态,他身上的深色西装沾着雨珠,显然刚从伦敦的量子物理峰会赶来。这位头发花白的学界泰斗盯着光锥模型,喉结滚动数次,才终于开口:
"你们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吗?"他的声音低沉如雷,"全球三十七个引力波天文台同时检测到异常时空涟漪,就像...有人在摇晃宇宙的鱼缸。"
林夏迎上导师的目光:"是那些原初黑洞的临终辐射。根据模型推算,质量小于十亿吨的黑洞蒸发时会产生量子引力效应的回波..."
"回波?"赵临渊突然提高音量,震得舱内的冷凝水滴簌簌坠落,"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刚刚收到警告,南极冰穹A的中微子探测器捕捉到规律性脉冲,频率和你们记录的霍金辐射完全一致。而更可怕的是——"
他猛地挥手,全息屏切换成地球同步轨道的监控画面。在月球轨道内侧,原本空无一物的太空正泛起诡异的涟漪,宛如沸水中的油花。林夏的心脏漏跳一拍:那片扭曲的时空边缘,正有无数光点以切线姿态环绕,形成与他们观测到的原初黑洞 identical 的光锥结构。
"上帝啊..."张野踉跄着扶住控制台,"那是人造事件视界?"
赵临渊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张泛黄的纸页,林夏认出那是彭罗斯1967年关于黑洞定义的手稿复印件。"当我们把黑洞定义为'无法逸出远距离的事件集合'时,"他的指尖划过纸页上的公式,"从未想过有人会逆向工程这个定义。那些光点不是自然现象,是某种能量场在模拟事件视界的光锥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