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农历三月。
刘向红和乔奋斗积极地准备着两个孩子的婚事,原本他们觉得手头的东西不够多,还想着要不要把婚期再拖个十来天。。
白杜鹃却让他们越快越好,不能再等了。
因为她知道,动荡时代的前奏开始了。
上头开始审查干部,查贪污盗窃和投机倒把,比如私卖粮票或是多占自留地。
整顿大队管委会,清查是否有人搞家庭副业。
白杜鹃的狗场幸亏去年挂了牌子,要是拖到今年,能不能成还不一定呢。
刘向红和乔奋斗不知道这些,但他们都相信白杜鹃的判断,于是到了原定日子杨建设和乔春娣两人向大队部打报告,表明自愿结婚,开了介绍信。
(有些部门正确的称呼打出来怕会有些敏感字,大伙理解意思就行)
拿到介绍信后两人又去了公社登记领证。
60年代婚礼都十分的简朴。
城里工人结婚的话3到5桌是常态。
乡下能摆上8到10桌已经是极有人缘的家庭了。
大伙来随份子多是5毛。
要是有人随2块钱就已经是大礼了。
也有人只随了1分钱,或是1分钱不随,还要来蹭吃蹭喝,最后还要带东西回去。
比如莫老太太和莫小宝就是这一例。
白香和白梅根本就没准备来参加杨建设的婚礼。
她们不是不想来,而是没脸来。
谁不知道白杜鹃是杨建设的姐姐?
白杜鹃也曾是她们的姐姐。
双方见面的话杨建设可能没啥想法,但是她们会越发的感到懊悔。
所以还不如不见面。
莫老太太向来爱占便宜,她带着莫小宝死皮赖脸的混进杨家大院里。
开席前大伙都坐在院子里聊天。
女人和小孩子吃糖,男人在抽烟。
莫老太太伸手想从桌上拿几块糖,旁边有人先她一步把糖抓走了。
莫老太太小声骂了句:“真是个丧门……手咋那么快……”
“莫老太太你说什么?”被骂的人当即冷了脸。
莫老太太嘴唇蠕动,但是不敢骂出声,她拉着莫小宝去了别的桌上找糖。
每个桌的糖和烟数量都是一定的,人家随了礼的才能上桌,分糖分烟。
其他桌的人见她过来全都先一步把糖抓光了。
莫小宝见没有糖吃耍起了小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