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杜鹃换上了打猎的羊皮袄,戴上了刘向红给她缝制的兔毛帽。
背上猎枪后,她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装满熊油的小瓶子。
在暴风雪天上山,熊油必不可少。
林区冬天气温能降到零下40度,邮递员只能凭着记忆和简易地图走山路。
几十公里的山路遇到暴风雪,很容易迷失方向。
一旦迷路就有被冻死的风险,熊油可以用来引火,可以用来涂抹脸和手,防止冻伤。
还可以拿来吃,补充身体的热量。
除了熊油,白杜鹃还带了打火镰和盐巴。
狗子们见她背着猎枪出屋,全都躁动起来。
长长的铁链子哗啦啦的响起一片。
小玉湿润的鼻子急切地拱着白杜鹃的腿,催促她快点解开链子带它走。
白杜鹃第一个解开的不是小玉,而是大白。
萨摩耶兴奋地跳起来,想去够白杜鹃的脸。
白杜鹃及时推开了狗头,总算是没被大白一记头锤撞到。
“朱连长你帮我牵着大白。” 白杜鹃把萨摩耶给了朱连长。
朱连长刚拉住链子,大白嗖地一下往前窜,朱连长没有防备,被拽了个趔趄。
好在他以前当过兵,身体素质杠杠地,他身体晃了几晃,站住了,并扯住了大白。
白杜鹃把雪橇推出来。
朱连长道,“我带着脚滑子,你有吗,有的话也带上,都放雪橇上面。”
(以前林海雪原地区的人们都会用一种滑雪板,当地也有叫‘脚滑子’,或是‘恰尔奇’,音译自鄂伦春族语。分窄板和宽板两种。)
‘脚滑子’用木材制作,首先韧性好的一些木材,长度一般在1.7米到2.2米之间,宽度通常在10厘米到15厘米之间,很少有超过20厘米的。
脚上绑着它,目的是为了防止人在深雪中行走时陷进去,它的长度和宽度又正好可以让人们在密林中穿行时,脚上的板子不会被树木灌木挂住。
板头翘起,厚度大约1.5厘米到2.5厘米之间,穿的时候用绳子绑在鞋上,没有现在滑雪板的复杂金属,或是固定器。
滑雪板中间偏前的位置有一个挖出来的浅浅的凹槽,或是钉上两块横向的窄木条,形成一个刚好放进靰鞡鞋前脚掌的区域。
(靰鞡鞋: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鞋,用牛皮或猪皮制成,里面絮着乌拉草防寒保暖。别问我那时的人为什么不絮棉花,因为穷!)
白杜鹃和杨建设都有自己的“脚滑子”,她把她的“脚滑子”拿出来,放在雪橇上面。
她在院门口解狗子套雪橇,杨建设听见狗叫声跑出来查看。
“姐,你这是要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