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宋青书无比自信,自己终于也走到称孤道寡这一步,虽然知道这是必然的,但如此之快也令宋青书没有想到。
“还有一点,明军此时势力大涨,不光要广纳贤良,还要向周围义军势力展现军威,让他们不敢其觊觎之心。若是能让其他义军势力畏惧我军,从而归降,加入我军,倒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之良策。”
刘伯温知道明军此时被其他势力包围,有坏处也有好处。
今后若是称王,也能让其他势力投奔,这样就能破局,将整个江南纳入掌中。
至于不愿归顺的,也可占着大义,直接驱兵吞并。
刘伯温给的三条建议,每一个都说在宋青书的心坎之上,能得到这样的谋主,让宋青书轻松了不少。
“先生大才,我这就回府,召集军中将领,商量改革议程,还请先生与我同往。”
随后宋青书携刘伯温一同返回应天府官府,将明教高层全部召集,一起商讨整军、称王的议程。
听到宋青书终于愿意称王,明教一众人都十分支持。
他们起兵为了什么?
当然是想混个一官半职,至于推翻元朝统治,光复汉家河山。
那是口号,是理想,是目标!
但谁不想当官?
现在明军中还是以明教职位互相称呼,什么法王、掌旗、副掌旗的,哪有什么什么将军听着过瘾。
宋青书一旦称了王,必然会设立官职,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官位。
日后宋青书若是能荣登大宝,在座的各位,那全是从龙之功,谁还不得捞个官当当?
而关于整军这点,同样没人反对,这是军队发展的必然,其实底下人早已对明教这种管理有些不满了,此时改变,正好应了大家的心意。
至于如何向周围势力展现明军威势,众人一时半会儿倒是没有办法,总不能拉出部队和他们打一架吧,那和直接去吞并他们有什么不同?
“阅兵怎么样?正好我称王那一天,邀请各方义军势力头领过来,然后安排一场阅兵,让他们看看咱们明军部队之间的配合与新式火器的威力!”
宋青书突然想到这个词,没有什么比阅兵更能展现一个国家在和平之时的实力水平的办法了。
想想后世东大每一次阅兵之后,周围国家那清澈的眼神,就知道这多么过瘾。
不但能提高民族自信,还能震慑周边宵小,简直没有比阅兵更方便的办法了!
“教主,这阅兵为何物?要如何去做?”
杨逍有些迷糊,不懂宋青书提出的是什么意思。
“哎呀,这你就不用管了,吩咐下去,让各个军中选出身材高大,体型匀称的士兵,由我亲自训练,到时候你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宋青书自信的把这个活揽了过来,但凡参加过军训的人,都知道这一套要怎么做。
政治、军事上宋青书可能不如其他人,但要让他训练一下士兵这些东西,还是应该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