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德军东西两线如汹涌浪潮般的持续进攻,苏军所面临的形势愈发险峻,犹如置身于狂风暴雨中的孤舟,摇摇欲坠。
在远东,那50万日裔德军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如蝗虫过境般不断推进。他们依靠铁路运输的高效便捷,能够快速且大规模地调动兵力与物资。铁路上,一列列满载着士兵、武器和弹药的列车昼夜不停地奔驰,为日裔德军的进攻源源不断地提供支持。
以第101日裔德军师团为例,其作为先锋部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他们凭借着精良的德制装备,如精准致命的MG42通用机枪,那每分钟高达1200发的射速,在战场上织起了一道道密集的火力网;还有威力巨大的Pak40反坦克炮,能够轻松击穿苏军的坦克装甲。他们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术,每占领一处战略要点,便迅速建立起防御工事,巩固阵地,为后续部队的推进奠定基础。
而苏军在这一线的兵力部署,原本就相对薄弱,在日裔德军的猛烈攻击下,逐渐显得捉襟见肘。第22、23、24步兵师以及地方守备部队和民兵,虽英勇抵抗,但随着战斗的持续,人员伤亡数字不断攀升。许多连队减员过半,基层指挥官大量牺牲,导致指挥系统出现混乱。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第22步兵师的某团负责坚守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日裔德军集中了优势兵力和火力,对该团阵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猛攻。苏军战士们在简陋的战壕中,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毫不退缩。但无奈敌人的炮火过于猛烈,阵地不断被摧毁。战斗持续了数小时,该团团长不幸中弹牺牲,战士们虽顽强抵抗,最终也因寡不敌众,被迫撤离阵地。
与此同时,在欧洲方向,越过伏尔加河的80万德军更是如虎添翼。他们以强大的装甲集群为先导,坦克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履带所经之处,尘土飞扬。德军的空中优势也极为明显,战机如鹰隼般在天空盘旋,不断对苏军阵地进行轰炸和扫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