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夫妻之实。"陈志明苦笑,"我爸妈到现在还以为我是因为不能生育才离婚的。"
服务员送上餐前包,香气四溢却无人问津。丹丹望着眼前这个男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对他的判断多么肤浅。在她挑剔"离异"这个标签时,背后竟是这样的故事。
"为什么要现在告诉我?"
"因为下周就要公布评奖结果了。"陈志明的声音低沉,"无论'乡村教室'能否获奖,我都希望你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基于完整的真相。"
回程的地铁上,丹丹思绪万千。车窗外的广告灯箱飞速掠过,像一帧帧记忆碎片——宋云峰在贵州泥泞山路上扛设备的身影;陈志明在医院走廊里与专家低声交谈的侧脸;母亲出院后第一次去公园散步时满足的笑容...
回到家,曾妈妈正在看电视。自从生病后,她变了很多,不再喋喋不休地催婚,甚至开始学用智能手机关注"乡村教室"的新闻。
"回来啦?"曾妈妈拍拍身边的沙发,"小宋刚打电话来,说国际评奖有消息了。"
丹丹放下包,挨着母亲坐下:"下周公布结果。妈,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获奖了,可能要去美国领奖。"
"去啊,多好的机会。"曾妈妈眼睛一亮,"你还没出过国呢。"
丹丹犹豫了一下:"那段时间陈志明叔叔介绍的基金会正好要来考察..."
"哎呀,工作哪有做得完的时候。"曾妈妈罕见地没有提任何关于男人的话,只是轻轻握住女儿的手,"丹丹,妈想通了。婚姻不是终点,而是你快乐人生的起点。如果为了结婚而结婚,那还不如单着。"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丹丹心底某个锁了很久的房间。她靠在母亲肩上,闻着熟悉的雪花膏香味,突然觉得无比踏实。
国际教育创新奖公布那天,整个"乡村教室"办公室鸦雀无声。当屏幕上跳出获奖名单时,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乡村教室"不仅获奖,还被列为"最具推广价值案例"。
"我们需要派代表去纽约领奖。"宋云峰在庆功会上宣布,"考虑到丹丹的贡献,我认为她应该..."
"我们一起去。"丹丹打断他,"创始人不到场说不过去。"
庆功宴结束后,宋云峰送丹丹回家。夏末的晚风带着丝丝凉意,吹散了一天的燥热。
"签证材料我明天开始准备。"宋云峰说,"大概要去两周。"
丹丹点点头,突然问:"云峰,如果...我是说如果,当初相亲时我答应了和你交往,现在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