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被拽地趔趄了一下,只管浅浅地笑,窃喜中带着羞涩,低头一看笔尖戳在了奏章上,留下了墨点,又佯装生气,用好看的眼睛瞪她。
武柔连忙拿了过来,笑着积极地说:
“下官马上替陛下誊抄一份,马上!”
……
……
李善心知自己不擅长征战,既然不能跟自己的父皇一样帅军出征,但是对军队的重视却不能少。
五月末,正值夏日暑伏,他穿着庄严的皇帝冕服,一路仪仗随行,羽林开道,去玄武门为出征的将士送行。
声势这般大,虽然不是每个将士都能面见他,听见他说话,但是城门上,他对着程咬金敬酒,郑重嘱托的样子,低下的将士们却都看见了。
“陛下放心,大唐军士,所向披靡,一向如此。”程咬金甚是豪迈地一举马槊,底下的军士便得了信号,齐齐呼喊:
“大唐!大唐!大唐!”
李善侧脸看了看城下。
禁军统领各地府兵,不是小卒,各个骑着骏马,甲胄在身,此时高举手中武器,士气高涨,比之当年父皇在世时,也不遑多让,心中多少有些动容,甚是慰藉。
他双手一抬,端庄作礼道:
“那便辛苦老将军,和众位将士了。”
大军开拔,之后,便是一月一封的前线军报。
总有捷报送来,说攻占了哪座城池,又杀了敌兵几万,李善虽然欣慰,却不见多高兴。
武柔问他为何,他说,捉住叛贼贺鲁才是主要目的,这些只能算皮毛小利,不值得高兴。
在这期间,朝中也没有闲着,武柔生了女儿,皇帝高兴,一生下来就册封了公主,名号安定,取安定四方之意。
又为了稳定朝中闲言碎语,说他嫌弃老臣,任用奸佞,他专门选任反对立武柔为后的韩瑗为侍中,一把年纪的老臣来济为中书令。
这两个人选,是他和武柔商议了许久定下来的,这两人一个孤僻自傲,一个迂腐陈旧。
虽然反对李善立武柔为后,但是跟褚遂良、长孙无忌这种有私心的又不是一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