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贾点点头:"这就是墨家'非命'思想的源头啊。人定胜天,但这个'胜'不是征服,而是理解和合作。"
李明衍听得入神。作为现代的水利工程师,他深知这种治水理念的先进性。在两千多年前,大禹就能提出如此超前的生态水利思想,确实令人震撼。
随着阅读的深入,阿漓的神情越来越激动,最后竟至于眼中含泪,"禹王在这里明确提到,他的治水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不仅仅局限于中原地区。他的意思大意是说:'观山川地势,自北而南,水脉相连。北地已治,南地待开。然以吾之力,暂难南顾。后世若有贤者,当循遗踪,继续南治。'"
她指着石壁上的一段特殊文字:"这里禹王特别标注:'南方百越之地,山高水急,别有机巧。吾已遣人勘察,留有指引,存于更南之地中。若北地有成,当以此法施于南土,必能福泽万民。'"
听到这里,阿漓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矩子,禹王说的'更南之地',就是我们越族世代守护的那处古迹!我们的祖先一直传说,那里藏着与中原水利相连的大秘密,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那是禹王留给南方的治水指引!"
李明衍心中涌起巨大的震撼。这意味着大禹的治水工程远比史书记载的更加宏大,他不仅治理了黄河长江,还为整个华夏大地的水利建设制定了总体规划。更重要的是,这个规划体现了"天下一家"的宏伟构想。
周文和庄贾也被这个发现深深震撼。周文感叹道:"怪不得墨子先师如此推崇禹王。禹王的治水不仅仅是技术工程,更是天下大同的实践。"
"不错,这正是你们墨子先师的石刻!"子彻在石室另一侧发现了墨子留下的石刻。相比于大禹古朴的文字,墨子的刻字显得更加工整规范,内容也更加丰富。
"墨翟勘察云梦泽水系,记于此..."
墨子在水系记录中写道:"余以三年之功,详勘云梦泽及周边水道。此泽实为长江中游之调节枢纽,上承汉水,下启湘江,东连长江干流,西纳澧沅诸水。春汛时蓄洪,秋冬时济枯,真乃天设之水库也。"
周文一字一句地念着,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作为墨家弟子,能够见到先师的亲笔记录,那种感动难以言喻。
"先师在这里记录了对整个云梦泽水系的详细勘察结果,"庄贾也凑过来仔细观看,"这些数据...太详细了!每条支流的流量,每个湖泊的容积,甚至连季节性的水位变化都有记录!"
李明衍看着这些详细的水文数据,心中既敬佩又感慨。墨子不愧是古代的科学巨匠,他对云梦泽的勘察精度,即使放在现代也是相当专业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