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衍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继续在庙内搜寻。在正殿的后面,他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偏殿,里面的布置更加简朴,但也更加令人震撼。
偏殿的墙壁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案,有些是水利工程图,有些是计算公式,还有一些是...
"辞?"阿漓疑惑地看着墙上的某些文字。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李明衍听着阿漓念出的这些文字,心中的震撼越来越强烈。这些诗句的风格和内容,都让他想起了一个人——那个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不朽名篇的伟大诗人。
"原来是他,"李明衍喃喃自语。
····
李明衍仔细端详着墙上的诗句,那些古朴的字迹在火光映照下显得庄严肃穆。作为一个熟悉古代文学的现代人,他很快就认出了这些诗句的来源。
"这是《天问》!"李明衍惊叹道,声音中满含敬意,"屈子的《天问》!"
周文和庄贾都围拢过来,周文更是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确实是三闾大夫的传世名篇!能在这里见到石刻,真是三生有幸!"
阿漓也被这些充满哲学思辨的诗句所震撼:"'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作者对天地宇宙的思考,真是深邃无比。"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庄贾轻声吟诵着。
众人沉浸在这些不朽诗句的文学魅力中,纷纷感叹屈原的才华横溢。但就在这时,一直在旁边默默观察的邓起忽然开口了:
"诸位,我有个疑问。"邓起的声音打断了众人的文学欣赏,"我不懂什么诗词歌赋,但是...这些句子听起来怎么有些奇怪?"
"奇怪?"李明衍转向这个一向实用的护卫,"你发现了什么?"
邓起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只是觉得,'圜则九重'...我们刚才不是说云梦泽有九个主要汇水区吗?还有'八柱何当,东南何亏',我们观察水流时,不正是发现东南方向的水道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