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更令人震撼的是,整个石室的地面竟然被水淹没了大半!水面上漂浮着无数木块、石块,还有一些金属部件,显然都是机关的组成部分。
"这里原本应该是干燥的控制室,"李明衍分析道,"但现在却被水淹了。"
阿漓在积水中捞起一块木头,发现上面刻着精密的刻度:"这好像是测量用的标尺。"
子彻也找到了一些散落的青铜齿轮:"这些应该是机关的零件。"
就在这时,韩谈在石室的墙壁上发现了屈原留下的石刻。这次的刻字不仅粗糙,而且明显是在极其匆忙的情况下完成的:
"白起此山机关,巧夺天工!九层递进,每层皆有蓄水池,可根据需要逐层放水。南门为总闸,内有精密计算机关,可控制放水的时间、流量、方向。"
"平深入探查,发现其设计远超想象。此机关非简单的蓄泄之用,而是可以制造人工洪峰!连续放水可成缓流,瞬间放水可成激流,若九层同时放水,其威力足以冲垮下游所有城池!"
"然其机关过于精密,反成其弱点。平观察数日,发现其计算系统依赖水位感应。遂决定改变室内水位,使其计算错乱。"
读到这里,李明衍恍然大悟:"屈原没有破坏机关,而是让机关计算错误!"
继续阅读,屈原详细记录了他的破解方法:
"平将山顶蓄水池的出水口稍作调整,使其向控制室内渗水。又将部分计算用的标尺和齿轮移位。如此一来,机关虽能运转,但计算出的结果必然谬误。"
"此法虽巧,然平人手不足,时间紧迫,只能做到如此。若有充足时间和助手,本可完美破解,可惜..."
在这段记录的下方,屈原写下了更加沉重的话语:
"新王即位,朝中奸佞当道,日夜构陷于平。昔日怀王在时,虽有谗言,然王明察秋毫,不为所惑。如今新王年幼,易信小人之言,平之门人弟子,日渐凋零..."
"想当年与怀王共事时,虽有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之流从中作梗,但王终究识得忠奸。那时平每有进言,王必亲自召见,细问详情。纵有奸佞在侧挑拨,王亦能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