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第254章 绝笔诉衷肠(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4章 绝笔诉衷肠(下)(2 / 2)

这段话让众人都感到沉重。屈原不仅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看得很清楚,楚国的衰亡不仅仅是外患,更源于内部的腐败和昏庸。

"其三,白起云梦泽布局,平历时三载,虽破解大半,然最终关键之闸门,平力有不逮,无法破解。此闸一成,楚国门户洞开,秦军长驱直入,再无险阻。闸虽巨,机在微。千钧之力,发于毫末。欲寻其源,当观水之所趋。平虽破解前面诸多机关,然功亏一篑,徒留遗憾。"

听到这里,庄贾忍不住说道:"屈大夫已经做得够多了,一人之力能够破解白起大半布局,已是奇迹。"

李明衍摇摇头,继续读着屈原的绝笔:

"平深知此闸若不破,楚国必亡。然平之门人,因平而受朝廷追查,日渐凋零。今平若不死,则门人永无宁日。平以死明志,一则表忠君爱国之心,二则让门人得以脱身,另投明主,他日或可为国效力。"

这段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屈原选择死亡,不是因为个人的失意和绝望,而是为了保护跟随他的门人,为了楚国的未来留下希望的种子。

在绝笔的最后部分,屈原写下了对后世的期望:

"平将毕生所学,尽录于《天问》之中。此诗表面为哲学之思辨,实则暗藏治水之技法、破敌之机关。若有后人得此真传,当能破解白起杀阵,重振华夏水利。"

"平之门人中,有志者三五人,平已嘱其远走他方,待时机成熟,再出为国效力。平死之后,望能有贤者继承平之遗志,完成平之未竟事业。"

"平虽死,然平之志不死;平之身虽亡,然平之道不绝。后世读此者,当知平心在黎民,情系社稷,纵死无憾!"

读完屈原的绝笔,茅屋内一片寂静。众人都被这位楚国忠臣的悲壮和伟大所震撼。这不是一个失意政客的怨恨,而是一个爱国者最后的坚守和托付。

阿漓已经泪流满面:"屈大夫真正是为国为民而死,后世那些说他因个人失意而投江的人,完全误解了他的初衷。"

李明衍小心翼翼地收起绝笔,环视石屋四周。卢敖仔细观察着室内的陈设,皱着眉头说道:"这里虽然保存完好,但从痕迹来看,已经很久没有人经常活动了。屈大夫的门人,恐怕早已星散四方。"

"不对,"一向沉默寡言的韩谈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卢先生,你仔细看看这些器物。"

韩谈指着书案上的笔墨和香炉:"这些东西虽然有些年头,但保养得极好。如果真的无人照料,经过数十年的风雨,绝不可能保持这种状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