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周文和庄贾都惊呆了。
墙上绘制的,正是整个云梦泽水系的详细图谱,每一个白起设置的机关节点都被标注出来,旁边还有各种破解方案的推演。其详细程度,甚至超过了李明衍从禹工遗迹中得到的资料。
"三十年来,在下日夜钻研,终于摸清了白起杀阵的全貌。"子芳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但更多的是遗憾,"可惜的是,要破解这个杀阵,非一人之力所能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朝廷的支持。而如今的楚国..."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李明衍仔细观察着墙上的图谱,心中的震撼越来越强烈。这个子芳对水利的理解之深,对局势的把握之准,远超他的想象。更可怕的是,他还展现出了惊人的战略眼光。
"先生的研究令人钦佩,"李明衍由衷地说道,"不过恕在下直言,白起杀阵虽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楚国的内部腐朽。即使破解了杀阵,若是朝纲不振,楚国依然难逃衰亡的命运。"
子芳眼中精光一闪:"李先生所言甚是。病在腠理,医之易也;病在肌肤,医之难也;病入膏肓,则药石无灵矣。楚国之病,早已深入骨髓。"
"那先生为何还要坚持?"阿漓忍不住问道。
子芳看了一眼身旁的少年子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人活一世,总要做些什么。屈大夫用生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这些后人,岂能辜负?"
接下来的交谈中,话题从水利延伸到了楚国局势,又从楚国局势谈到了天下大势。子芳的见识之广、思虑之深,让李明衍暗暗心惊。
谈到秦国的崛起,子芳道:"秦之强,不在兵甲之利,而在制度之善。商君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抑贵族,使秦国上下一心。反观六国,各有痼疾,难以自救。"
谈到六国的困境,他分析道:"齐国富而不强,只知经商,不思进取;燕国远而且弱,心有余而力不足;韩国狭而且贫,朝不保夕;魏国失其险要,如困兽犹斗;赵国虽有良将,然主暗臣奸;唯楚国地大物博,本可与秦抗衡,奈何..."
他摇了摇头,眼中满是痛惜。
更让李明衍惊讶的是,子芳对人心的洞察。当谈到为何楚国君臣不思进取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之本性,趋利避害。当腐朽成为获利的捷径,谁还愿意正直?当谄媚可以升官,谁还愿意直言?制度不改,人心难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