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置身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目睹着这些人性的阴暗面,内心无疑是痛苦且寒心的。他深知用文字去唤醒那些麻木的灵魂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可他依然执着地拿起笔,如战士一般去剖析、去批判,试图让人们看清这隐藏在生活表象下丑陋的人性本质。
就拿校园生活来说吧,我记得班上有个叫晓玲的同学,她性格内向,平日里话极少,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看书或者独自思考着什么。课堂上,除非老师点名提问,否则她几乎不会主动举手发言。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时,她也只是默默地听着,偶尔会在本子上记录些要点,鲜少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一次,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课题项目,大家围坐在一起商量分工和思路。其他同学都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想法,有的争着要负责展示环节,觉得那样能出风头;有的抢着承担资料收集工作,觉得比较轻松。而晓妍玲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大家,没有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
这时,有个同学就不太高兴地说:“晓玲,你怎么一声不吭呀,这可是大家一起的项目,你也得参与进来呀,别光坐着呀。”
晓玲听了,脸微微一红,小声地说:“我……我在听呢,我觉得大家说得都挺好的。”
可那同学却撇撇嘴,不以为然地嘀咕道:“哼,每次都这样,也不知道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一点团队精神都没有。”
晓玲听到这话,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辩解些什么,但最终还是低下头,选择了沉默。
在之后的项目推进过程中,晓玲其实一直在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她认真查阅资料,把收集来的内容整理得井井有条,还针对项目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私下里查阅了很多专业书籍,想出了很独到的解决办法。
然而,当她把整理好的资料和想法拿给小组同学看时,大家却并没有太在意,只是觉得她平时不说话,现在突然拿出这些,好像是为了表现自己,甚至还有人质疑她是不是从别处抄来的。
晓玲心里委屈极了,她本想着用实际行动为小组出份力,却没想到换来的是这样的误解,从那以后,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在班级里也越发显得孤僻。
职场上,类似的情况更是常见。老李就是这样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在公司工作多年,一直都是兢兢业业,凭借着扎实的专业技能,默默地为公司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