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在网络这片看似自由广阔的天地里,网暴却如隐藏在暗处的毒瘤,肆意生长,将善良践踏得支离破碎。无论身处平凡岗位的普通人,还是站在聚光灯下的名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网暴的猎物,而网暴者那形形色色的心态,着实令人深思。
乡村教师陈清泉,在偏远的山洼村小学已经默默耕耘了十五个年头。山洼村四面环山,交通极为不便,与外界的联系仿佛被重重山峦阻隔。学校的教室是几间破旧的平房,历经风雨侵蚀,墙壁上布满了裂缝,像是岁月刻下的深深伤痕。孩子们使用的桌椅缺角少腿,摇摇晃晃,每挪动一下都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铅笔短得几乎握不住,孩子们只能用小手费力地捏住,课本更是被翻得破破烂烂,页面脱落,字迹模糊。
陈清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他省吃俭用,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为孩子们购买文具。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他深知这远远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于是,他怀揣着对孩子们深深的关爱与期望,精心拍摄了教室里破旧的桌椅、孩子们手中如同小木棍般的短铅笔,以及那一本本破旧不堪的课本,满怀希望地在网络上发起了一个小型的募捐活动。
消息一经发出,起初引来了不少好心人的关注和支持,大家纷纷为陈清泉的善举点赞,也为山洼村孩子们的处境感到心疼,踊跃捐款捐物。然而,不知何时,一些网暴者如同闻到血腥味的恶鹰,悄然袭来。他们在评论区肆意宣泄着恶意,质疑陈清泉的动机不纯,指责他是在利用孩子们敛财,言辞不堪入目,一口咬定他“假慈悲、真捞钱”。
这些网暴者完全无视陈清泉多年来独自坚守在这艰苦的环境中,不仅承担着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语文、数学到体育、音乐,他一人身兼数职,只为让孩子们能接受全面的教育。课余时间,他还主动为学习困难的孩子辅导功课,手把手地教他们写字、做题。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学习环境,他利用周末和假期,自己动手修补教室的门窗,用有限的材料为孩子们搭建简易的书架。他对孩子们的关爱,如同山间的清泉,默默地滋润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
陈清泉看着那些不堪入目的评论,心中五味杂陈,委屈与无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一心为了孩子们,为何会遭到如此恶意的对待。学校和当地部门在听闻这些网络传言后,不得不按照程序对他展开调查。这期间,他在教学工作中时常分心,原本全身心投入教学的他,现在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恶意的言论,心中满是烦恼。在学生和家长面前,他的声誉也一落千丈,曾经信任他的家长们开始对他产生怀疑,看向他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审视和疑虑。孩子们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老师的变化,课堂上原本积极活跃的氛围变得压抑沉闷,曾经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如今也多了几分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