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小镇上,住着一位名叫李伯的老工匠。他精通木工手艺,其制作的家具精美绝伦,每一件都仿佛是艺术品,故而备受镇民的敬重与喜爱。李伯为人善良且热心,一生秉持着“有求必应,全力相助”的信念。
年轻的学徒阿强慕名而来,拜入李伯门下。起初,阿强家境贫寒,李伯不仅不收他分文学费,还时常留他在家中吃饭住宿,将他视如己出。
李伯从最基础的木材识别、工具使用教起,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步骤,手把手地纠正阿强的操作。阿强犯错时,李伯也总是温和地鼓励,从不呵斥责骂。
夏日里,酷热难耐,阿强在工坊中练习雕刻,汗水湿透了衣衫,李伯见他辛苦,便亲自去井边打来凉水,递给他说:“阿强啊,歇一歇,擦擦汗,别中暑了,这手艺得慢慢练,急不得。”
阿强接过水,感激地回应:“师傅,您对我太好了,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您的期望。”
冬日时,寒风刺骨,工坊里冷飕飕的,李伯又会早早地生好炉火,让阿强能暖和地干活。还把自己的厚棉衣拿给阿强披上,关切地说:“天冷,可别冻着了,身子暖和了,手才能稳,这木工活讲究个精细呢。”阿强裹紧棉衣,心里满是温暖。
有一回,阿强生病卧床,李伯心急如焚,亲自上山采药,熬成药汤喂他服下,还守在床边一夜未眠,时刻关注他的病情变化,嘴里念叨着:“阿强啊,你可得快点好起来,师傅还等着你一起做活呢。”阿强病好后,对李伯更是敬重有加,发誓要报答师傅的恩情。
随着阿强手艺的逐渐娴熟,他内心的欲望开始悄然膨胀。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阿强长期处于被帮助的地位,起初的感恩源于对自身困境得到改善的感激。然而,当他接触到外界的诱惑,尤其是看到那笔丰厚的订单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时,内心的平衡被打破。
他开始渴望更多的财富与地位,而李伯的存在不再是他敬仰的对象,反而成为他获取至高成就的阻碍。于是,他在学习过程中,开始偷偷留意李伯那些尚未外传的绝技和客户资源,眼神中时常闪烁着难以掩饰的急切与贪婪。
当阿强自认为已将李伯的大部分技艺学到手后,便开始在镇民中散布谣言,声称李伯的手艺已大不如前,且在制作家具时常常偷工减料。
不明真相的镇民们开始对李伯产生怀疑,李伯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订单也日益减少。
而阿强却趁机低价接下许多订单,用从李伯那里学来的手艺,制作出相似的家具,以次充好,赚取了不少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