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七和姜瑶光来半味谷时,正赶上谷里的「半收节」——不等到全熟,收一半稻,割一半麦,剩下的留给路过的生灵。凡世的农夫、魔界的猎户、妖界的狐狸、天宫的仙童聚在谷中央,用新收的稻麦做吃食:凡世的农夫做了「半甜糕」,一半放糖,一半放盐;魔界的猎户烤了「半辣饼」,一半抹酱,一半撒蜜;妖界的狐狸酿了「半酸酒」,一半用灵果,一半用凡果。
阿木举起酒碗,碗里的酒一半清一半浊:「敬这半收的谷,敬这半甜的味,敬我们这些半好半坏的人——因为不完美,才懂得互相凑;因为有缺憾,才愿意彼此补。」众人一饮而尽,酒液滑过喉咙,先涩后甘,像走过漫长的路,终于尝到家门口的暖。
宴席散后,老者拉着阿木坐在田埂上,看月光洒在稻麦共生株上。「我年轻时总想着赢,」老者说,「现在才懂,最好的结局不是谁胜谁负,是稻能长在魔界的土里,麦能结在凡世的田上,就像我能坐在你身边,喝同一碗酒。」阿木没说话,只是往老者碗里又添了点酒,酒里漂着片无名树的叶子,一半黄,一半黑。
风从谷外吹来,带着半味谷的雾,漫向三界。凡世的学堂里,孩童们唱的歌谣添了新句:「半粒米,半颗麦,半是甜来半是咸;半杯酒,半盏茶,半是你呀半是他。」魔界的书房里,魔君在《三界味经》的扉页上添了行字:「最烈的厮杀,不如最淡的粥香。」妖界的灵果树下,小狐狸们把新酿的蜜,一半留给自己,一半送到了凡世的果农家。
文渊阁的《三界味经》又厚了许多,新增的 pages 里,没有完美的故事,只有真实的日子:有凡世夫妻拌嘴后,妻子往丈夫碗里多夹的那块肉;有魔界兄弟吵架后,哥哥悄悄往弟弟酱缸里加的那勺糖;有仙凡邻居闹别扭后,互相放在门槛上的饼和菜。
这些故事的结尾,都画着半味谷的稻麦共生株,旁边写着同一句话:「半甜半苦,才是人间;半你半我,方为三界。」
风穿过文渊阁,吹得经卷轻轻作响,像在应和谷里的歌声。阁外的无名树又开花了,这次的花只有一种颜色——淡淡的灰,却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像无数个不完美的灵魂,凑成了最温暖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