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穹顶在北京时间上午九点准时亮起钴蓝色辉光,1.2亿个数据节点正以斐波那契数列的轨迹重构第三轧钢厂的三维模型。
张建国站在悬浮的全息操作台后,看着自己亲手设计的空间投影系统将远在八千公里外的厂房拆解成流动的光河——那些1958年浇筑的钢柱正以纳米级精度重组,在华尔街投行代表的瞳孔里投下细碎的星芒。
"张先生,我们注意到贵方设备平均使用年限超过六十年。"高盛代表的电子声纹里带着程序化的质疑,他身后的全息屏正将1958年产的龙门刨床与2025年智能机床的数据参数进行红色对比。
张建国的手指在空气键盘上轻点,七道银白色纳米云突然从操作台裂缝中涌出。在所有人的惊呼声里,那些比尘埃还小的机械虫群扑向投影中的老旧机床,齿轮咬合处的铁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剥落,露出底下重新烧结的碳化钨合金层。
当第一束检测激光扫过翻新后的设备时,操作台上的频谱仪突然发出蜂鸣——纳米云使用的光谱频率,竟与1959年轧钢厂广播里播放《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波段分毫不差。
"这是...时光倒流?"摩根士丹利的观察员喃喃自语,却没注意到后排角落的年轻男子正用隐形眼镜拍摄纳米云的运动轨迹——那是许大茂从未谋面的私生子,此刻正将数据流通过义眼植入的暗网通道发送至太平洋深处的某个坐标。
当国资代表起身抗议这种"技术霸权"时,张建国的嘴角勾起冰冷的弧度。他调出的1962年粮票交易全息影像突然在会场中央炸开,十二道光束勾勒出年轻秦淮茹在仓库角落的身影。
所有人都看见她颤抖的手指将三斤面粉票换成麸皮票,而背景里,聋老太太临终前交托的玉簪正躺在铁皮柜最深处——直到那道突如其来的激光从国资代表的领带夹射出,精准击碎了影像中玉簪的虚拟投影。
碎片纷飞的瞬间,张建国认出了那是量子切割机特有的蓝光。而更令他心悸的,是激光折射出的光斑里,隐约浮现出聋老太太临终前在他掌心写下的"活下去"三个字——那枚本该随老人入土的玉簪,此刻正以量子碎片的形态,成为阻止他收购的最后防线。
第三轧钢厂的地下锅炉房里,王胖子的撬棍突然磕在钢筋混凝土上发出金石之音。当工人们用液压钳撑开锈蚀的钢板时,1959年的阳光突然从尘埃中流淌出来——那个被混凝土封存的时间舱里,静静躺着张建国穿越到1960年那天摔碎又粘合的二锅头酒瓶。
瓶身上的全息投影在检测到活人气息后自动启动,年轻得令人心惊的张建国影像从琥珀色酒液中升起:"当资本成为复仇的齿轮,请记住秦淮茹偷粮票时的眼泪。"他的指尖划过虚拟粮票,背景里传来1961年冬天的风声,还有远处棒梗儿因营养不良的咳嗽声。
工人们面面相觑,没人注意到酒瓶底部的二维码正在扫描现场每个人的虹膜——那串由空间坐标组成的暗码,正通过地下水管道向太平洋深处的某个机械心脏传递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