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穹顶之上(2 / 2)

张建国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周砼,你以为劫持中继站就能要挟我?"

周砼刚要发作,突然发现空间站的逃生舱正陆续脱离。他冷笑一声:"想逃?没那么容易!"

然而,当海盗们登上逃生舱时,迎接他们的不是惊恐的宇航员,而是一群智能农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的机械臂挥舞着八极拳的招式,"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招招致命。

在零重力环境下,机器人的动作更加灵活。它们利用反冲装置在空中快速移动,机械臂的攻击角度刁钻至极。一名海盗试图用激光枪反击,却被机器人的"缠"法锁住手腕,接着一记"立地通天炮"将其击飞。

与此同时,非洲雇佣兵已经空降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他们仅用72小时,就将"粮食特供火箭"改装完毕。这枚火箭的外形与第一卷中运输面粉的卡车极为相似,形成了巧妙的呼应。

山西某废弃煤矿,张建国站在地下种植基地的入口处。这里原本是一片黑暗的矿井,如今却被改造成了生机勃勃的农业园区。

"地表保留采矿设备,地下种植太空作物。"张建国对助手说道,"就像当年香江水产的伪装方案。"

在东王集镇主题服饰产业园,工人们正在赶制宇航服衍生品。这些服装采用了太空棉技术,既保暖又轻便,计划在双11期间上市。

"我们的目标是抢占民用市场。"产业园负责人王经理信心满满,"太空棉的保暖性能比传统材料高30%,而且透气性更好。"

张建国点头:"记住,产品不仅要实用,还要有故事。我们可以推出'太空粮仓'联名款,讲述从50斤面粉到50万公里太空种植的历程。"

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张建国站在新建成的末日种子库前。这座位于原址下方300米的建筑,采用了空间切割技术,容量是原来的十倍。

"储存10万种太空改良作物。"张建国对随行的科学家们说,"每拯救一种濒危作物,就能解锁星际跳跃0.1光年的能力。"

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关联任务'文明火种'已发布。"

在非洲农场的穹顶观测台,张建国手持1959年聋老太太留下的搪瓷缸,将新酿制的太空小麦酒洒向大地。全息投影中,1961年四合院初获面粉时众人的惊愕表情一一浮现。

"从50斤到50万公里,我们终于能对着星空开饭了。"他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泪光。

张建国站在穹顶之上,俯瞰着脚下的万亩农场。远处,太空电梯的光芒刺破云层,将地球与空间站连接在一起。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更宏大的星辰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