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坐落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坐标介于东经114°58′11″ - 115°28′28″,北纬36°05′07″ - 36°30′10″之间 。其县域东西长45.45公里,南北宽37.58公里,总面积达1053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大名府路313号,北距省会石家庄247公里,西北距邯郸市7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华北平原不同区域的关键节点。
一、丰富的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大名县历史源远流长,有着7000年文明史、3500年建城史以及160多年都城史 ,漫长岁月中,这里曾两度成为国都、七次担当陪都,历代郡、州、府、路、道的治所常设于斯,“河朔重镇”“北门锁钥”之美誉不胫而走。
卫成公三年(公元前632年),晋伐取五鹿(大名古地名,今北沙窝庙一带),这片土地归晋所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元城县建立,拉开了大名县建县的序幕;后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年) ,广晋府改称大名府,广晋县更名大名县,“大名”正式作为县名登上历史舞台;1961年5月,大名归属邯郸专区;1970年,邯郸专区改称邯郸地区,后与市合并为邯郸市,大名县自此一直隶属于邯郸市 。
历经数千年的风云变幻,大名县沉淀了丰富多元的文化。藩镇文化见证了往昔的政治军事格局;运河文化因京杭大运河永济渠流经此地而繁荣,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石刻文化中,众多精美的石刻艺术品承载着历史记忆;红色文化在近现代革命历程中熠熠生辉,彰显着这片土地的精神力量。
二、独特的自然风貌与地理特点
大名县位于华北大平原南端,属于掩埋古河道的壤质土冲积平原,地势呈现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态势 。境内河流纵横,卫河、漳河、马颊河三条主要河流贯穿全境,不仅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也塑造了独特的水乡风貌 。气候上,大名县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鲜明,雨热同季,干寒同期,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适宜条件。
三、星罗棋布的乡镇与各自特色
大名县下辖12个镇、8个乡 ,各乡镇特色鲜明,共同构成了大名县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