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第4章 保定市《唐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保定市《唐县》(2 / 2)

唐县的文化脉络丰富多样,唐尧文化是其核心与灵魂。尧帝“禅让制”“颁授农时”“治理水患”等功绩,不仅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深影响着唐县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此外,唐县作为革命老区,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聂荣臻、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曾在这里长期战斗、生活并以身殉职,唐县由此成为白求恩精神发祥地,新中国卫生事业的摇篮 。

二、必游景点

(一)潭瀑峡景区

潭瀑峡景区位于唐县川里镇倒马关乡大石峪村南侧,原名大石峪景区,2014年更名。景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西南距唐县县城85公里,距保定市110公里,距北京230公里 ,外围交通便利,自驾游客可享受沿途美景。

景区由潭瀑峪、寨石峪、双瀑峪三条沟谷和雄窝子自然保护区组成,区内温泉、潭瀑、奇石、森林等旅游资源丰富,峰、石、水、关、寨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沿步游路前行,溪水潺潺,潭瀑随处可见,险峰、石寨、瀑布、温泉、溪流、水潭巧妙分布其中,造型奇特的花岗岩极具观赏性。景区内文物古迹、民族村寨、故事传说众多,文化内涵深厚。

景区所在地倒马关乡因倒马关而得名。倒马关历史悠久,以“奇,险,秀”着称,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畿辅通志》记载,倒马关山路险峻,马为之倒,故而得名。它位于太行山东麓,北临内长城,背靠唐河,东南为险要的十八盘岭。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称鸿上关,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明代后通称倒马关,与居庸关、紫荆关合称“内三关” 。这里还是战略要冲,处于“灵丘道”这一重要通道上。倒马关分上城下城,上城是明洪武初年修建,后改名上城口;下城即今倒马关城。乡政府院内保存着《倒马关建城碑》,记载了1465年修建倒马关的情况。关城建筑设计独特,依峭壁,傍深涧,一半在沟谷,一半在山上,唐河水环绕,山、水、关城相得益彰,互为险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