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县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四千年,这片土地上就已有人类居住、生息与繁衍 。古有滦阳之称,又有蒙古语曰“哈伦告鲁”,汉译“热河” 。战国时,承德县划入燕国版图,见证了燕赵大地的兴衰变迁。秦统一全国后,大部分地区为秦王朝统治,今承德县属于当时的右北平郡 。然而,秦末这里被匈奴民族势力吞并,开启了一段民族融合与冲突的历史。
三国时期,承德县地域为鲜卑轲比能势力所占据 ,各民族文化在此碰撞交融。晋时期,属宇文氏地域,后来并入慕容氏,成为前燕的地方 。苻坚消灭前燕后,将前秦幽州分出一部分建立平州,镇守龙城,承德仍属于幽州 。此后,这里又分别成为后燕和北燕的地方,频繁的政权更迭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南北朝时期,承德地域均属于北魏所统治 ,北魏的文化和制度对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时,承德是唐王朝统治下奚民族和契丹民族活动的区域 ,多元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共同发展。公元九世纪初,承德地域并入契丹国,辽在承德县地域内设有北安州 ,进一步加强了对这片土地的管理。
元朝设立上都路管辖四个州,其中兴州包括兴安、宜兴两个县 。清初,承德县为京都直辖,雍正元年(1723年)属热河直隶厅;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承德直隶府 。乾隆七年(1742年)属热河直隶厅;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设承德府,属热河道,后隶属热河都统署 。这些历史变迁反映了承德县在不同朝代的政治地位和行政归属的变化。
1913年2月,裁府置承德县,县公署置承德街 。此后,承德县的归属经历了多次变化,先后属热河道、热河特别区域热河道、热河省等 。在日本侵略期间,曾建伪承德县,县公署在承德街,属伪满洲帝国热河省 。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以承德县为中心,组建了7次联合县,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为保卫这片土地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1945年8月1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收复承德,同年10月5日建承德市,11月,承德县政府从承德街延至上板城 。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进占承德,八路军做战略转移 。同年12月,承德县划分为承德(承南)、承北两县 。1947年8月,承北县与隆东县合并组建承德县 。1948年5月,恢复承德县,11月承德、承北两县合并,复名承德县,属热河省,驻地三沟 。1949年3月,承德县迁至下板城 。1956年1月1日,划入河北省,属承德地区 。1958年10月21日,与承德市合并,1961年恢复承德县,属承德地区 。1984年1月1日,成为承德市辖县 。2005年1月30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承德县为扩权县,进入全省首批22个扩权县序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