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第6章 廊坊市《大城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廊坊市《大城县》(2 / 2)

- 北位乡:农业基础扎实,在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当地农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同时畜牧养殖业也为当地经济增添了活力。

- 大广安乡: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臧屯乡: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一些农产品加工和手工艺品制作方面表现突出。农产品加工产业将当地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手工艺品制作展现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工艺水平,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大城县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末期,境内已有城邑(今平舒镇),名为徐(古音shu)州。此地地处燕、赵、齐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历史上先后交替领属,成为多文化交融之地。

西汉初年(汉高祖五年)设置东平舒县,开启了大城作为县城的建制历史。三国时魏置章武郡治,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改置章武国,都城在东平舒,这一时期,大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区域内的重要城市。

北魏时去“东”字称“平舒”,这一名称的变化见证了历史的演变。隋代开皇初年,废郡仍为平舒县,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贿契丹,平舒县划入辽地,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在此碰撞交融,为大城的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收复,改称大城县(“大”古音读“dai”),此后大城之名沿用至今。

在历史长河中,大城县的辖区变化频繁。自清代至1949年以前,大城县地域是从西南向东北沿子牙河一线的狭长地带,故有“大城县一条线,静海县一大片”的说法。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城辖区又几经调整,1962年3月,最终恢复大城县建制至今。

明代、清代大城县隶属北平府(公元1403年改称顺天府)霸州,中华民国时期先后隶属直隶省津海道、河北省(公元1928年改直隶为河北)。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城县抗日政府成立,隶属冀中行署,先后归第三、第八、第九专区管辖。1949年8月至1973年12月,大城县划入天津专区(1968年改称天津地区),1974年1月1日后属河北省廊坊地区管辖,1989年3月廊坊地区改称廊坊市,大城县隶属至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