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泉镇
暖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古老的庙宇、传统的民居等,见证了暖泉镇的沧桑变迁。暖泉镇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产业,农产品以小米、豆类等小杂粮为主,暖泉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口感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手工业方面,暖泉镇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精湛,如剪纸、刺绣等,这些手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远销各地。近年来,暖泉镇还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下枣林乡
下枣林乡位于中阳县西部,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资源丰富。这里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土豆、蔬菜等农作物。下枣林乡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生产的农产品绿色环保,品质优良。乡内还拥有一些自然景观和休闲场所,如小型的水库、公园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下枣林乡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将当地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中阳县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属晋,战国时赵国在此设中阳邑。关于“中阳”之名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中阳县里有座九凤山,其最大的峰顶从远处看仿若正午的太阳,直直地挂在天上,寓意如日中天,故而得名 。西汉时,正式置中阳县,县城位于现今中阳县城北边2.5公里的庞家会村,归西河郡管辖。此后历经三国、南北朝等朝代更迭,中阳县的名号沿用了上千年。
然而,到了1914年,因当时中阳县名为宁乡县,与湖南的宁乡县重名,且易与隔壁的乡宁县混淆,给诸多事务带来不便,于是官方决定改回中阳原名。1958年,中阳县并入离山县,1959年又恢复中阳县置,1971年复置县制并延续至今。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阳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这里是中国民间文化剪纸艺术之乡,中阳剪纸历史悠久,风格质朴夸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遐迩。2006年,中阳剪纸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堪称黄河文化宝库中珍贵的“活化石”。民间艺人王计汝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剪纸)十大传承人之一,她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人物、动物、花卉、民俗等内容,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生活风貌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