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粟城乡:地处山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粟城乡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当地的羊肉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粟城乡还拥有一些矿产资源,如铁矿等。
7. 羊角乡: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和淳朴的民风而着称。羊角乡的自然风光独特,有许多奇峰异石和清澈的溪流。这里的村民以农业为生,生活简单而宁静。近年来,羊角乡也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一些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8. 石匣乡:位于左权县西部,地势较为平坦。石匣乡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等。乡内还有一些水库和鱼塘,渔业资源也较为丰富。
二、历史的脉络
左权县历史源远流长,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时属冀州之域,春秋属晋,战国先属韩后属赵。秦属上党郡,西汉时,属涅氏县,隶属上党郡。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始置轑河县,治所轑阳故城,属乐平郡。三国时属魏,隶属于乐平郡。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易名为轑阳县,属乐平郡。东晋十六国战乱时期,隶属变换频繁。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废轑阳县并入乡县(今武乡);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恢复县置,“轑”改为“辽”,即辽阳县,属乐平郡;北齐天宝五年(公元566年),再度并入乡县。
隋时,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复置县,改名为辽山县,属并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辽州,治所辽山县,辖辽山、交漳两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州,撤交漳县并入辽山县,属并州。唐代仍为辽山县,随州治变化先后隶属于辽州、箕州、仪州、乐平郡、仪州。五代十国时期,县置未变,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仪州复名辽州,辽山县属辽州;十国时,辽州为北汉国十二州之一,辽山属辽州。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废辽州,降平城、和顺二县为镇,入辽山县,隶平定军;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复置辽州,辽山属辽州。金时县置未变,辽山属辽州,隶属河东南路。元代县置未变,辽山属辽州,隶属晋宁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裁辽山县并入辽州,隶属山西布政使司,升辽州为直隶州,辖榆社、和顺二县;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山西恢复道制,辽州隶属冀宁道。1912年废州,辽州改名为辽县;1914年,隶冀宁道;1927年废道,直隶山西省政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辽县隶属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署。1939年7月,日军占据县城,辽县抗日民主政府移驻西黄漳村,隶属太行第三专区。1941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以平辽公路为界划县境西北部置辽西县,县抗日政府驻蒿沟村,隶属太行三专区。1942年5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反“扫荡”战斗中于县境内麻田十字岭壮烈牺牲,为纪念左权将军,是年9月,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辽县易名左权县。1943年,辽西县改属太行二专区;1945年4月,县城光复,辽西县政府迁回县城。同年11月,左权、辽西两县合并为左权县,隶属于太行二专区。1949年1月,太行第二专区易名左权专区,同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撤销左权专区,左权县隶属于榆次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左权县仍属山西省榆次专区。1958年10月,左权、和顺两县合并为和顺县,撤销左权县置。1959年6月,恢复左权县置,直至1990年,属山西省晋中地区。2000年10月,晋中撤地建市,左权县隶属山西省晋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