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背景】
公元410年秋,蒲坂之战后,赵信成功打通了进入河东的战略通道。北魏拓跋珪震怒,调集两万大军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南下,意图夺回蒲坂,并彻底剿灭赵信势力。与此同时,赵信与旧燕遗臣高湖达成战略同盟,刘裕也从南方派遣使者送来粮草支援。三方虽未正式结盟,但在对抗北魏的共同目标下,形成了事实上的联合战线。赵信深知,仅凭蒲坂一地难以长期抵御北魏主力。他决定主动出击,利用白马义从的机动性,在汾水流域设伏,诱敌深入,再以奇袭战术分割包围,力求重创北魏军主力。一场决定中原归属的关键战役——“汾水合围”,即将展开……
一、敌军压境,赵信布阵
北魏大军由名将长孙嵩统帅,前锋已抵达临汾一带,兵锋直指蒲坂。赵信召集众将议事:
林豹主张死守蒲坂;
李肃建议分兵骚扰敌军后勤;
韩信则提出:“不如诱敌深入,于汾水上游设伏。”
赵信沉思片刻,最终采纳韩信之策:
“我们兵力不足,不能硬拼。”
“唯有以奇制胜,方能破敌。”
他下令:
林豹率一千步兵驻守蒲坂,虚张声势;
李肃带五百弓弩手埋伏于汾水西侧山道;
自己亲率六百白马义从,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准备包抄;
同时,他派人联络旧燕援军,约定在介休会师,形成夹击之势。
二、夜探敌营,掌握先机
为确保计划顺利实施,赵信亲自带队潜入敌军后方侦察。借助【鹰眼】技能,他在夜间清晰观察到北魏军营地布局:
主力扎营于汾水北岸;
粮草存放于西南侧山谷;
守卫严密,但夜间巡逻存在三刻钟空档;
赵信心中已有计较:
“若能在子时火烧其粮仓,必乱其军心。”
“届时我军趁势进攻,可一举破敌。”
当夜,赵信亲率一百白马义从,绕行小路,潜入敌后。他们避开巡逻队,悄然接近粮仓,点燃火油箭射入仓库。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三、火焚敌粮,敌军大乱
粮仓起火的消息迅速传入中军帐。长孙嵩惊醒,立即下令全军戒备,派出千人前往扑救,却陷入混乱。就在此时,李肃率弓弩手从山道上发动齐射,箭如雨下,敌军伤亡惨重。林豹亦从蒲坂方向出兵,佯攻敌军左翼,牵制其主力。赵信抓住战机,带领白马义从如雷霆般突袭敌军右翼!
“白马义从,随我杀敌!”他一声怒吼,率先冲入敌阵。刀光剑影之中,白马义从以迅雷之势斩杀敌军数名将领,敌军阵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