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稷沉思良久,最终咬牙道:
“好,那就让他来吧。”
“寡人倒要看看,这位赵信,到底想做什么。”
【白耳战鼓响彻咸阳城外】
赵军抵达咸阳城外三十里处扎营,布下“围而不攻”的阵型。赵信亲率白耳战鼓队登上高地,擂响战鼓。鼓声震天,回荡在咸阳城内,令人心惊胆战。赵信站在鼓台之上,朗声道:
“我非为灭国而来。”
“我只为一个承诺——让赵国不再受欺凌。”
“今日,我要你秦王亲自出城,与我当面议和。”
消息传入宫中,嬴稷面色阴沉:
“赵信……竟敢如此羞辱寡人?”
范睢低声劝道:
“陛下,此时不宜逞一时之勇。”
“不如顺势答应,稳住局势,再徐图反击。”
嬴稷沉默片刻,终叹口气:
“传旨,明日开城门,迎接赵信使者。”
【赵信进城,秦王设宴】
次日清晨,咸阳城门缓缓开启。赵信一身银甲,率领白耳猛将与白耳军师进入城中。秦王嬴稷亲自于宫殿前迎接,设宴款待。席间,气氛微妙。嬴稷试探道:
“赵将军,你一路杀来,难道就不怕孤王扣押你?”
“毕竟,你现在可是我秦国的心腹大患。”
赵信淡然一笑:
“我不怕。”
“因为我相信,您是个聪明人。”
“您知道,只要我一天未归,赵军就一天不会撤退。”
“而我若出了意外……那赵军就会踏平咸阳。”
嬴稷脸色微变,最终点头:
“好,那我们谈谈。”
【和平协议签署,战国格局重塑】
经过三日谈判,双方达成协议:
秦国割让函谷关以东五城予赵国;
双方停战十年,互不侵犯;
开放边境贸易,互通有无;
秦王遣太子为人质,前往邯郸做人质三年。
赵信代表赵国签署协议后,咸阳城外赵军鸣金收兵,缓缓撤退。消息传遍六国,举世震惊。魏、楚、燕、韩等国纷纷遣使前来祝贺,并表示愿与赵国结盟。
【尾声:军魂碑铭刻,信仰永存】
赵军凯旋之际,赵信下令:
“在邯郸设立‘军魂碑’,铭刻所有参战将士之名。”
“凡信仰之力所及之处,皆可唤醒白耳兵之魂。”
随着军魂碑建成,赵军士气空前高涨,战斗力达到巅峰。赵信站在碑前,望着远方的山河,心中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