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内,谈话即将结束。
“先生的《治国策》,字字千钧!纲举目张,有此策论,大秦万世之基,似乎已现眼前。”
秦王感慨不已,拿起酒杯,严肃地说:“先生所学,嬴政既惊又佩,来,嬴政与先生共饮一杯!敬先生!”
高景也举起酒杯:“敬秦王!”
两人一饮而尽。
秦王长叹一口气,说:“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在秦国推行先生的策略了!秦国愿以相国之位,恳请先生铸剑!”
秦王说着,深深行礼。
“不可!”
高景扶起秦王,道:“此策此时万万不可在秦国施行。”
秦王惊讶:“为何?”
高景道:“此策从未有过先例,虽是我所想,但未经过实践,是否可行尚未可知。”
“必定可行!”
秦王比高景更坚定,“寡人对《治国策》有信心,对先生也有信心。”
高景摇头:“唯有实践才能验证其可行性。治理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
况且秦国正厉兵秣马,准备一统六国,此时绝不能动。”
秦王恍然,叹息道:“确实如先生所说,可惜……”
高景笑了笑:“不如选一处地方,先行试验?”
秦王眼前一亮:“先生此言甚妙!秦国境内,任你选择一地试行!”
高景摇头:“秦王忘了,我曾说过,此时秦国需集中力量灭六国,动不得。”
秦王疑惑:“先生的意思是?”
高景沉默片刻,只说两个字:“韩国。”
秦王一怔,陷入沉默。
高景明白秦王的顾虑,说道:“韩国弱小,秦王挥手可灭,不足为惧。
它地处四战之地,即使壮大,秦王也能围剿。
韩国曾公开表示愿事奉秦国,只要秦王一道诏令,韩王便不得不削减军力。
秦韩相邻,韩国的一举一动尽在秦国监视之中,如何翻盘?
韩非有才,却不愿事秦,若让他治理韩国,他岂能不用尽所学?
到时候,他的才学用于韩,还是用于秦,又有什么区别?”
秦王苦笑道:“先生为了韩非,真是费尽心思啊。”
高景无奈:“他毕竟叫我一声小师叔。当年我刚入小圣贤庄,便是韩非教我识字,我怎能见死不救?
更何况在韩国试行《治国策》,待秦国灭掉其他五国,若成功,秦王便可顺势灭韩;若失败,韩国动荡,秦王也可趁机掌控。
以秦国目前的实力,灭五国不过数年,最多十年。区区十年,韩国纵使全民皆兵,又怎能比得过楚国?”
秦王看着高景,又看看桌上摊开的《治国策》,神色犹豫。
高景再加一注,道:“秦王若是还不放心,可以指派一人,我助他掌管韩国十万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