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整个人体繁育装置将不停歇地运行超过十个月时间。
在此刻,受精卵刚放入孕育舱的时候,
实际上肉眼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
即便是依赖于内置在人体繁育装置内各类监测仪器,
能够捕捉到的相关数据的变化,在这会儿也是很缓慢的。
不过,包括沈曜国院士在内的一众研究员,都没有在这个时候就立即挪开目光,
秦裕的视线也落在人体繁育装置的观察窗口上。
一众人们,就看着运行过程中的人体繁育装置这么看了一会儿。
“秦教授,接下来要十个月才能够看到结果吧?”
“严格来说,用不了那么久。等到胚胎进入到胎儿期,度过胚胎发育的最早期阶段,基本就意味着人体繁育装置最关键的功能实现了,后续胎儿发育过程,没有太多技术上的难题。不过,整个孕育过程走完,的确需要这么久,理论上可以再更久一些,久几个月,让婴儿在繁育装置成长到更后续的生长阶段。”
沈曜国问了一句,秦裕给了一个答案。
实验室里再重新安静了一阵,秦裕也没有继续说什么。
事实上,
除了这次实验需要面临的一些问题,
后续,在人造子宫技术成熟之后,其实还有更多问题。
如果要广泛使用人造子宫技术孕育新生人口。
那以怎么样的形式进行广泛使用?
是由官方建立一个人体繁育中心,一批批按照计划,每年生产出一批婴儿?
还是说,将这些人体繁育装置提供给想要孕育孩子的家庭,
让他们认领某一个人体繁育装置的使用权,然后用他们的基因使用人体繁育装置孕育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后续就正常生活在他们的家庭中,除了孕育方式不同,和现在没有任何区别。
前者的问题在于,这样孕育出来的婴儿,没有天然的社会关系。
后续是由社会或者说国家直接抚养长大,还是说,让一个个家庭负责一个个小孩长大。
由一个个家庭去领养,还不如直接让这些家庭直接使用人体繁育装置,没有任何意义。
由国家直接进行抚养的话,需要的资源从什么地方来?
同时,是否要剥夺其他个体,自然生育和利用人体繁育装置进行生育的选择。
如果这两种方式出生和长大的人类同时存在,
那天然的,这两种人类是不是会互相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