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秦裕也知道,想要遇到一个这样的人,对于他来说,可能也是越往后越难。
……
也在秦裕四十岁这一年,
可能是命运也喜欢凑整数,也可能是秦裕想要在这一年做出一些东西,
所以在研究推进上多用了点‘力’。
负熵研究院,011研究所的两个研究项目,分别拿出了两个重磅成果。
首先是改造环境的植物这个项目的研究。
在秦裕最开始给出的大方向上,
虽然也有其他方向的尝试,但011研究所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们主要还是集中在菌类方面进行研究。
希望能够研制出一种,能够在荒漠,戈壁这种高温和低温温差较大,偏干旱区域能够广泛繁殖的菌类。
同时,其菌丝在浅表土壤中蔓延的过程中,能够对沙土之类的土壤产生固化效果,提升土壤蓄水性。
在推进这项研究的开始阶段,011研究所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们,教授们,
按照秦裕的要求,对地球上现存的大量菌类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
在正式开始研制那样011研究所所需要的特殊菌类之前,
011研究所在秦裕的带领下,先建立了相关基础理论,和理论框架。
这是计算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大成果。
虽然说生物学,材料学,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一直存在偶然性,也就是靠运气的地方,
但对于秦裕来说,并没有什么想要碰运气的想法。
在一开始,依赖前置研究得出的理论框架,
秦裕对于这样能够满足011研究所项目需要的特殊菌类,进行了‘理论预言’。
在对于目标物的底层结构进行详细描述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合成和改造出这样一个目标物的研究方向。
也就是说,在研制出它之前,研究员们,其实就已经基本知道它是什么样一个东西。
整个研究,绝大多数时间都花费在了前置理论研究阶段,
整个研究持续了十年,八年都在做理论建立的工作。
但这个过程中,一众研究员们都是很亢奋的。
一个成熟的理论的建立,对于生命科学,生物学的研究是很重要的。
在此刻有一个关于菌类研究的完整理论框架的情况下,
意味着能够做出一种特殊菌类,就能够做出第二种。
如果第一种特殊菌类不满足期待,人们还能够针对这种特殊菌类进行再次针对改进。
这可比‘碰运气’,花费漫长时间,改造出一种满足要求的特殊菌类厉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