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联纪元64年。
就在人类文明和斯托文明保持着交流和接触的这个过程中,
人类文明此前在完成,火星,金星,小行星带等空间范围内的开发建设之后,
进一步启动的,对木星轨道位置,以及水星轨道位置的开发建设,
也终于在这一年完成了。
对于木星轨道位置的开发建设,主要是集中在木星的一众木星上,
在木卫一到木卫三表面,人类文明修建了一些地外星际城市,开辟了一些原料和资源智能开采区,
对木星轨道位置的开发建设目标,主要是为了保证此后木星卫星上星际城市内,常驻居民生活的需要,
同时,为接下来,木星轨道之外,太阳系内更大疆域范围内的开发建设做好准备。
对水星的开发建设,则是参照了金星的开发策略,
在水星表面,并没有构建什么星际城市,只是投放了大量相应智能机械群,几乎覆盖了整个水星表面,用以开采水星相关资源,
同时在水星同步轨道上,构建了环水星智能工业带,用以加工水星表面开采出来的资源,并生产用于水星资源开采所需要的智能机械,
环水星智能工业生产带的产出,主要是送往,地,火,月等人类主要聚居区。
至此,
人类文明的疆域范围,从最初的地球母星,
到现在已经变为,
从靠近太阳的最内侧水星开始,
一路覆盖,金星轨道,地球轨道,火星轨道,小行星带,最后到木星轨道。
横跨近五个天文单位,直径超过七亿公里的广阔宇宙空间,都被打上了属于人类文明的烙印,
有着大量属于人类文明活动的痕迹。
同时,
由于即便是在斯托文明到来的这段时间,
人类文明也并没有怎么放缓整个文明人口的增长速度,
所以,到这一年时,
人类文明总人口数量,已经来到了180亿。
其中大部分,依旧生活在人类文明的母星,其次分布在月球和火星等更早完成开发建设的地外,
少部分待在距离地球最远的,人类文明疆域边缘的木星轨道附近。
而斯托文明的到来,
人类文明遭遇第一个地外文明,
对于人类文明内部,另一个方面,也显然造成了一些明显的影响。
在人类文明总人口来到180亿的同时,
负熵研究院,作为人类文明科研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