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猎场上那场惊心动魄的博弈,随着皇帝“和稀泥”的圣旨,暂时落下了帷幕。
但其引发的震荡,却远未平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涟漪一圈圈扩散,迅速席卷了整个京城。
逸王萧逸辰,这位曾经光芒万丈、被无数人视为未来储君的“贤王”,经此一役,彻底沦为了京城上下的笑柄。他“谋害皇叔、构陷忠良”的罪名,虽然被皇帝强行压下,定性为“失察”,但在百姓和百官的心中,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逸王府的大门,自秋猎之后,便再未打开过,据说,逸王殿下在回府的当天,便气急攻心,吐血昏厥,至今卧床不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摄政王夜玄凌。
他虽然在明面上,也挨了皇帝“罚俸三月”的不痛不痒的处分,但他在民间的声望,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听说了吗?摄政王殿下在猎场上,凭一己之力,识破了逸王的阴谋,还抓住了刺客!”
“何止啊!我二舅家的表哥是禁军,他亲眼看见了!摄政王殿下当时被上百名刺客围攻,人家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反手就给全端了!那叫一个威风!”
“要我说,咱们这位摄政王,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不像某些王爷,表面上仁义道德,背地里,一肚子男盗女娼!”
各种版本的“猎场演义”,在京城的茶楼酒肆里,被说书人演绎得神乎其神。夜玄凌的形象,从一个单纯的、令人畏惧的“活阎王”,逐渐转变成了有勇有谋、铁血手腕的“定国战神”。
而在朝堂之上,风向也悄然发生了转变。那些曾经将“弹劾摄政王”作为日常功课的文官们,此刻也集体失声了。他们私下里议论的,不再是摄政王的“残暴”,而是他的“手腕”和“深不可测”。
“逸王殿下此次,是彻底栽了。人证物证俱在,竟还能被陛下强行保下,真是……唉。”
“保下又如何?名声尽毁,权力尽失,与圈禁何异?倒是摄政王,看似受了罚,实则……你没看到吗?现在京中谁人不知,西大营的兵符,就在他手里。此消彼长,这大燕的天,怕是真的要变了。”
这种敬畏,远比单纯的憎恨,更能巩固夜玄凌的地位。
此消彼长之下,夜玄凌的威望和“气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地暴涨着。
而这一切,最直接的受益者,除了夜玄凌本人,便是他胸前玉佩里,那个默默观察着一切的苏清浅了。
这天夜里,夜玄凌正在书房,研究着秦风送来的、关于西大营兵力部署的详细卷宗。
苏清浅则百无聊赖地,在他的意识里,呼叫着那个已经很久没主动出声的系统。
“系统系统,在吗?出来聊五毛钱的呗?”
没有回应。
“喂,我说你这个系统也太不智能了,连个AI陪聊功能都没有,差评!”苏清浅继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