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那两个鸡崽是我婆婆的帽子,我给你两斤大米,一斤绿豆一斤红豆,你给我也做一个行不。”
乔雨眠哪有不依的,当即同意。
看到能以物换物,几个围着的人立刻都提出来要换。
有粮食充裕的给粮食,也有拿家里闲置的东西换的。
这一会乔雨眠就接了八顶帽子,换到了一些粮食一个暖水壶,两个木盆。
乔雨眠高兴坏了,这件事给了她一个启发。
陆家现在什么都缺,不是字面上的缺,而是明面上的缺。
这些东西很容易就买到,甚至她空间里就有,可是总要把这些东西在大家面前过个明路。
这么大张旗鼓地兑换,别人就会知道,她们家的东西是在别人那换来的,而不是有钱买来的。
如果太有钱,过得太好,不仅会遭村里一些人的妒忌,还会让暗中监视他们的人暗中下手。
这种以物换物的事,再好不过了。
回到家里,乔雨眠又从行李里面翻找,找出几件比较时髦的花衬衫。
农村穿衣服,无论是色彩还是款式都比较保守。
这种白色蓝色的带碎花的衣服不仅不抗脏,穿出去还比较显眼。
又从空间里找出几条父亲的旧裤子,藏蓝色,面料舒适透气。
把这些衣服过一遍水,又浆洗了一下,有了一定的挺括度。
秋末太阳大,洗过的衣服晾在院子里,晚上就干的差不多了。
陆怀玉在家给陆老太太打下手做了晚饭,乔雨眠专心裁布料,准备明天‘交货’。
陆家人回来后,她匆匆地吃了口饭,拿出铁丝,让陆怀野用柴房里找出来的工具把铁丝剪断成合适的长度。
吃完饭,陆老太太也跟着做,洗完澡的陆母也加入缝帽子的行列。
三个人分工合作,很快就赶制出了八顶帽子。
七顶藏蓝色的棉布帽子,还有两顶蓝白碎花棉布拼色的帽子。
这多出来的碎花帽一顶给陆怀玉,剩下一顶给林婶子家的大儿媳。
第二天,在打谷场准备签到的几个妇女头上都戴着一顶奇怪的帽子。
人群简直男女分明,女人们都围在有帽子的人身边打听这个帽子。
让乔雨眠欣慰的是,林家大儿媳和陆怀玉简直被年轻姑娘们包围了起来。
这蓝白拼色的碎花帽子简直像是一件装饰品,比头巾和丝巾都好看。
陆怀玉挺直了腰板,嘴角都要扯到太阳穴了。
“这不是买的,是我嫂子做的。”
“这里头是铁丝,太阳要是移到这边,你就这样,把这一部分掰弯,布料就能遮住脸了,晒不着还不挡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