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将自己锁在书房三日,面前摊开着泛黄的笔记本。曾经开过的皮包公司、倒腾过的房产项目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回,那些被工商部门退回的章程草案、律师函上的红头印章,此刻都化作清晰的记忆碎片。李勇抱着《公司法》残存记忆,在崇祯二年的寒风里瑟瑟发抖。窗外是崇祯皇帝愁秃头的奏折山,窗内是他对着毛笔字发愣——这破系统连Ctrl+C/V都用不了!
"大人,您又在画符咒?"汤青雨私人秘书探头进来,瞅见纸上"股份有限公司"六个大字差点跪了:"这...这是要造反的节奏?"
李勇深沉点头:"此乃西方传来的'公司制',比咱们大明合伙靠谱多了!"心里默默补刀:要是知道这玩意儿能搞出阿里巴巴,朱由检怕不是得连夜派锦衣卫来挖墙脚...
在汤青雨和沈佩玉的帮助下,大华纺织的章程终于出炉。重点如下:
"公司名称:大华纺织..."他蘸着朱砂在宣纸上落下第一笔,笔尖顿了顿,"注册地址就写卫城东门码头旁。"
"经营范围得写全乎。"李勇掰着手指头,"棉纺、丝织、印染、成衣...对了,还得加上'新技术研发'。"他忽然想起现代纺织厂的自动化流水线,在纸上重重圈出"新技术"三个字。
关于股份制,李勇特意请教了沈佩玉:"每股一两银子,注册资本先定十万两。"说着在纸上画起股权结构图,"发起人就几个,李勇占六成,绿娥一成..."突然想起什么,又添上一笔:"预留三成给未来的技术骨干,年底分红按股计算!"
汤青雨瞪眼:"那要是亏了咋办?"
李勇:"...要不咱们把'有限责任'翻译成'天灾人祸概不负责'?"
"大人!"沈佩玉抱来一摞账册,"按您说的'同股同权',我们女子也能入股么?"她眼里跳动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当然!"李勇在章程上挥毫:"凡出资者,不分男女皆为股东。"
最棘手的是组织架构。李勇咬着笔杆琢磨:"董事会五人,要不就你我三人?监事会三人...法定代表人就写绿娥"
最终定稿的章程里,特别添了条:"监事互选产生,不得由股东直接兼任。"汤青雨看着这条款直拍手:"这下可算把'自己人查自己人'的漏洞堵上了!
当沈佩玉把最终版抄在洒金宣纸上时,李勇突然顿悟:"这不就是古代版《合伙创业避坑指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