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兄弟在听完李勇直白的讲述之后,由惊奇变成了惊吓,浑身感到阵阵寒意,这帮人怎么看上去不像好人?宋应星是理工男,对数字特别敏感,2万军队,2000万收入等,多少有点惊世骇俗,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要干嘛?要造反吗?很明显,他们的实力,已经达到相当恐怖的程度。这几年来,宋氏兄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全身心地投入科考,什么时间,我大明的版图上,竟然悄无声息地,崛起一股这样的势力?关键是,你再强,关我们何干?你要吓,就去吓别人嘛?宋应星两兄弟一头黑线。
宋应星平复了一下情绪,开口问道:“请问将军,您找我们来是有什么打算?”
李勇象怕吓着他们了,语速较慢的反问道:“在回答之前,我想,先请教先生,经过五次会试,对我大明的科举制度有何看法?”
宋应星回忆中带着苦涩:“首先,会试的难度极大,十人中难有一人中的;其次,官场腐败影响到考场,贿赂考官的传闻,不绝于耳。”
李勇继续追问:“那么,先生认为会试内容是否合理?”
宋应星带着略为痛苦的神情回答:“考试内容不过是八股文和社论罢了。”
李勇讥讽的笑着说:“我大明本意,以科举选拔造福百姓之英才,然考试内容,却与治国平天下,相去甚远。像先生这样的大才,二十载,报效朝廷的最佳年华,却只能在家中书房,埋头苦读,你说,这个狗屁世道,算不算荒谬至极?”李勇很少像一个愤青,对朝廷透出浓浓的敌意,与他常挂在嘴上,什么猥琐发育,背道而驰。当然,李勇敢这么说,是因为他放心的很,宋举人,今天是跑不了的,这些压抑已久的话,对着“自己人”,口嗨也就口嗨了。但用语如此之重,气氛顿时有些尴尬,宋氏兄弟是对现状不满,骨子里,仍是忠君爱国的文人,但二十年的挫折,忠诚度还是下降到了危险的边缘,所以他们也没反驳。
在尬了一会儿后,李勇经过深思熟虑,开始慎重的回答宋应星的提问:“我金山准备借先生之才,救万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