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水师战船如墙逼近,惊得日本舰队阵型大乱。桦山久高厉声喝令,萨摩战船迅速结阵迎敌。铁炮足轻咬开火药封口,三段击队列在甲板严阵以待。"国崩"巨炮缓缓调转炮口,硫磺火药味在海风中弥漫。桦山久高凝视着前方,眼中闪烁着坚定与决绝,刀柄上的黄金饰纹闪着冷光——此战关乎萨摩荣耀,绝不能败。
关键时刻,大明水师两列纵队开始战术机动。在距萨摩舰队约500步时,战舰精准转向,逼近至300步后,左右各呈45度角展开。侧舷火炮齐发,七十五门十斤炮与十门二十斤炮如暴雨倾泻,瞬间重创萨摩舰队。周壳、龚其胜分别指挥的"上海一号上海三号"一马当先,改装福船紧随其后。凭借顺风满帆之利,纵队战列线以离弦之箭之势,贴着日军舰队外沿高速掠过,尽显航海与战术造诣。
整个日本舰队蜿蜒有两三里长,两支敌对的船队隔着300步距离交错而过,整个交错的时间足足有七八分钟,以金山水师红夷大炮的射速,向日本船队成功炮击三轮,每轮20颗20斤铁弹和150颗10斤铁弹。不到十分钟,至少十多艘关船开始解体下沉。日本战船上的国崩(火炮)有效射程只有150步。明军却始终与他们保持在300步以上的距离。作为日本舰队是不开炮还是不开炮呢?就像一个壮汉,被绑住双手,被人无情的扇耳光,无法还手,但允许自由喊叫。
海天相接处,整个过程就是,九州武士们正挥舞着铁炮发出战吼。他们想象中的血腥接舷战即将开始——就像二十年前在种子岛海岸那样,用铁炮齐射撕开对手阵线,再踩着染血的浪花展开白刃战。但今日的海风里裹挟着。却是诡异的硫磺气息,"纳尼?!"当第一轮红夷大炮的轰鸣撕裂长空时,站在"鬼神丸"船头的武士首领猛地呛出口血。他亲眼看见自家战船的桅杆在炮弹冲击下如朽木般断裂,飞溅的木屑混着鲜血泼洒在绣着家纹的战旗上。远处的金山水师正以惊人的速度调向,露出舷侧密密麻麻的炮窗——那根本不是武士决斗的阵势,倒像是猎户布置的兽夹。
当他们目睹两支船队在身旁交错而过时,"他们竟敢......"一艘战船的船头,年轻武士举着祖传的野太刀正要嘶吼,第二波炮火已覆盖而来。密集的铁弹如冰雹般砸向甲板,将来不及躲闪的武士拦腰斩断。断肢残骸随着冲击波抛向空中,在夕阳下划出凄厉的弧线。整艘船像被巨人攥在掌心反复揉捏,船板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这不可能!"濒死的船长抓着破碎的船舷嘶吼,"海战不是这样的......"话音未落,第三轮炮击已从斜后方袭来。逃窜中的战船被炮弹掀起的巨浪掀翻,海水灌入甲板的速度比哭喊求救更快。那些原本准备高呼"板载"的武士,此刻正像煮熟的虾米般蜷缩在船舱角落,眼睁睁看着海水漫过自己逐渐冰冷的躯体。试想,这样的战斗方式,战船上满载的武士们是继续呼喊?还是继续呼喊呢?这完全不符合日式村级斗殴,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