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被后金驱离时,这群辽民连锄头都来不及带。如今他们踩着露水归来,妇女挑着粪桶,孩童抱着麦种,连十四岁的王铁柱都攥着把小镰刀,活像一群归巢的候鸟。老王头翻地时,总忍不住用余光瞟向田边的火铳架——那是金山卫赊给他们的燧发枪。他们以十户为一甲,十甲组成一保,每保的保长家正都按坞堡建设。一旦遭遇后金军队的侵袭,大家便集结在坞堡中自保。
田垄尽头,宣川棱堡的轮廓正在晨雾中生长。这座与义州堡遥相呼应的堡垒,像一把铁钳卡住鸭绿江咽喉。王铁柱突然蹦到爷爷身边:"阿爷,俺能摸摸铳不?"老王头一把搂住孙子:"等你长到能扛动这二十斤的铁疙瘩再说!"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声铳响——是巡逻队在试枪,惊得芦苇丛里的野鸭"扑棱棱"飞起。
李氏蹲在田边沤肥,忽然捅了捅丈夫:"当家的,你说咱报十个日本“帮工”,金山卫能批不?"老王头咧嘴一笑,指了指脚边的火铳:"咱家现在有三支枪,够吓退三伙劫道的!"他忽然压低声音:"昨儿夜里,我瞧见张杰大人在棱堡上架炮呢...嘿嘿,等麦子熟了,咱用新粮抵铳钱!"
雾气渐散,远处屯田区的麦苗泛起绿浪。王铁柱追着野鸭跑远了,裤脚沾满泥星子。老王头望着孙子的背影,手按在腰间的火铳上——这冰冷的铁疙瘩,如今比毛文龙给的"铁山堡地契"更让他安心。当年被驱离时的血泪,都化作锄头下的泥土,等着秋日的镰刀来收割。
在这片重获新生的土地上,火铳的硝烟与麦浪的清香纠缠升腾。当后金的探子窥见棱堡与农夫同在的奇景时,他们不会明白——这些手握锄头与火铳的辽民,早已把铁山变成了插满尖刺的刺猬。
16世纪末的壬辰倭乱,明朝大军跨海援朝的义举,让朝鲜君臣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份"再造之恩"让朝鲜在1619年萨尔浒战役时,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万大军帮明朝打后金。结果呢?五千人被俘后集体"跳槽",气得努尔哈赤直骂:"这帮朝鲜兵比辽东的老鼠还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