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日,京城又地震了。
太尉王龚看不过中常侍张昉他们专权乱政,就想上奏章请求皇帝把他们杀了。有宗亲拿杨震的事儿来劝他,王龚这才打消了念头。
十二月乙亥日,皇帝从长安回来了。
永和三年(公元138年,戊寅年)
春天二月乙亥日,京城以及金城、陇西都发生了地震,这两个郡还出现了山体崩塌。
夏天闰四月己酉日,京城又地震了。
五月,吴郡丞羊珍造反,攻打郡府,不过被太守王衡打败并斩杀了。
侍御史贾昌和州郡一起去讨伐区怜他们,结果没打赢,还被人家包围了。过了一年多,粮草都供应不上了。皇帝召集公卿百官还有四府的属官,问大家该怎么办。大家都建议派大将,从荆、扬、兖、豫四个州调四万人过去。李固不同意,他说:“要是荆、扬这两个州没啥事儿,调兵过去还行。可现在这两个州盗贼扎堆,根本清剿不完,武陵、南郡的蛮人也没老实,长沙、桂阳又经常被征调兵力,要是再折腾,肯定又会出乱子,这是第一个不行的原因。再说,兖、豫两州的人突然被征调,要去万里之外,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诏书催得又急,他们肯定会逃跑或者反叛,这是第二个不行的原因。南方气候又热又潮湿,还有瘴气,去了的人十个得死四五个,这是第三个不行的原因。大老远跑过去,士兵们累都累死了,等赶到岭南,哪还有力气打仗,这是第四个不行的原因。军队每天行军三十里算正常,可日南离这儿有九千多里,得走三百天才能到。按每人每天五升粮食算,光士兵就得六十万斛米,还没算将领、官吏和驴马吃的呢,就这光让士兵自己背着盔甲去,费用都这么高了,这是第五个不行的原因。到了地方,死的人肯定多,到时候连敌人都打不过,还得再调兵,这就好比割自己的心腹去补四肢,这是第六个不行的原因。九真和日南相隔千里,调这两个地方的吏民都够呛,更何况让四个州的士兵去受这万里之苦呢,这是第七个不行的原因。以前中郎将尹就去讨伐益州的叛羌,益州那边都流传着谚语说:‘敌人来了还能忍,尹就来了可要命。’后来尹就被调回来,把军队交给刺史张乔,张乔靠着原来的将领和士兵,没几个月就把敌人消灭了。这就说明派大将不一定有用,州郡的力量也能办事。应该重新选有勇有谋、仁爱宽厚能当将帅的人,去当刺史、太守,让他们都去交趾。现在日南兵力单薄又没粮食,防守守不住,进攻又没能力,干脆把吏民都迁到北边靠近交趾的地方,等局势稳定了,再让他们回去。还可以招募蛮人,让他们互相攻打,给他们送金银财宝当报酬。要是有人能通过离间计拿到敌人首领的脑袋,就封他侯、赏他土地。以前的并州刺史长沙人祝良,勇敢果断,南阳的张乔以前在益州也有打败敌人的功劳,这俩人都能用。以前汉文帝直接提拔魏尚当云中太守,汉哀帝马上任命龚舍为泰山太守,现在也应该马上任命祝良他们,让他们直接去上任。”四府的人都觉得李固说得对,就任命祝良为九真太守,张乔为交趾刺史。张乔到了之后,又是开导又是安抚,反叛的人就投降的投降,解散的解散。祝良到了九真,一个人坐着车就进了贼窝,制定策略,靠威望和诚信招人投降,一下子就有几万人投降了,这些人还帮祝良盖起了官府。就这样,岭外地区又恢复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