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益州郡的地方首领雍闿杀了太守正昂,通过士燮归附东吴,还抓住成都的太守张裔送给东吴,东吴便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永昌郡的功曹吕凯、府丞王伉带领官吏和士兵关闭边境坚守,雍闿无法前进,就派郡里的孟获去引诱煽动各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纷纷响应。牂柯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也都起兵反叛响应雍闿。诸葛亮考虑到刚遭遇先帝刘备去世的大事,就采取安抚政策,没有立即出兵讨伐,而是鼓励百姓务农种粮,闭关休养生息,等百姓生活安稳、粮食充足了,再做打算。
秋天八月丁卯日,朝廷任命廷尉钟繇为太尉,治书执法高柔接替廷尉之职。当时三公没啥实际事务,也很少参与朝政,高柔就上奏章说:“三公这样的辅政大臣,那都是国家的栋梁,百姓都盯着呢。现在把他们安排在三公之位,却不让他们参与政事,他们就只能悠闲养老,很少有人能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可不符合朝廷重用大臣的本意,也违背了大臣向皇上进献可行建议、摒弃不可行之事的职责呀。古代遇到刑罚、政务有疑问的时候,就在槐树、酸枣树下商议。从今往后,朝廷要是有疑难问题、重大刑狱案件,应该多向三公咨询。每逢初一、十五三公上朝的时候,还可以特意请他们入宫,一起讨论得失,把事情研究透彻,这样或许能让皇上听到更多有用的声音,对国家的治理大有好处。”皇帝觉得这建议不错,就采纳了。
辛未日,皇帝到荥阳去打猎,接着又往东巡视。九月甲辰日,抵达许昌。
蜀汉的尚书,义阳人邓芝对诸葛亮说:“现在皇上年纪小,刚登基,应该派个得力的使者去东吴,重新巩固两国友好关系。”诸葛亮说:“我都琢磨好久了,就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今天终于想到啦。”邓芝忙问:“这人是谁呀?”诸葛亮说:“就是你呀。”于是就派邓芝以中郎将的身份去东吴修复友好关系。冬天十月,邓芝到了东吴。当时吴王还没和魏国彻底断绝关系呢,心里正犹豫,没马上接见邓芝。邓芝就自己上表请求拜见,说:“我这次来,不光是为了蜀汉,对东吴也有好处。”吴王这才接见他,说:“我其实也挺想和蜀汉交好的,就是担心你们蜀主年纪小,国家又不大,还面临魏国的威胁,自身难保啊。”邓芝回答说:“吴、蜀两国,占据四个州的地盘。大王您是当世豪杰,诸葛亮也是难得的人才。蜀汉有险要的地势,东吴有三江的阻隔。咱们把这两个优势结合起来,就像唇齿相依。进,可以一起争夺天下;退,也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是明摆着的道理。要是大王您现在归附魏国,魏国往上会要求您去朝拜,往下会索要太子去当人质,要是您不答应,他们就会打着正义的旗号来讨伐,到时候蜀汉也会顺着长江东进。这样一来,江南这块地可就不再是您的啦。”吴王沉默了好一会儿,说:“你说得对。”于是就和魏国断绝关系,专心和蜀汉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