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十月,比正常历史上早了一个多月。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戈壁,入中国为全国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
终,海外土疆,俊杰纷争。朕本淮右百姓,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逐鹿之秋,致英贤于附
近。凡两淮、两淅、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部,戎狄遍地寇攘。屡命大
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已皆戡定,民安田里。今文武大臣,有司众庶合辞劝进,尊联为天子,
以
主黔黎。勉循舆情。于吴二年正月初四告祭六合于钟山之阳,即天子位于南郊。定有全国之号曰
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元年,是日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天子皇后.....太社太稷于京师,公告
全国咸使闻知....”
此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的圣旨,诸位看官请阅。
“奉天承运,诏曰:.....赦封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
胜...卫国公邓愈....”
国公一栏里名号啥的与唐仨仁记得的差不多,后续的那什么侯爵和伯爵啥的,唐仨仁发现只有一
丢丢的变动,那就是没了刘基的名字。
这样也好,明初的功臣本本上面的名字,有一个算一个,好像还真没有几个得到善终的,尤其是洪武十五年马皇后过世之后,老朱杀起来那叫一个凶残。
虽然这些开国勋贵们到后面多数都变得较为——嗯,跋扈吧?但像老朱这般屠杀功臣的,不管是不是事出有因,历史上确实算是独一份了。
“胡会计,你这两天留意一下,看咱们的新出纳来了没有....”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胡惟庸似乎找到了除当官之外新的乐趣,那就是发财啊,每天数钱数到手抽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或许他投胎到后世应该是一台点钞机吧?
自古以来,升官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那几斗米吗,你真以为读了几天书,然后就能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