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几百年后的后世,“文盲”率基本上接近于零了。
按照唐仨仁的想法,唐家铺完全小学将成为一个集教育、锻炼、修养于一体的存在。在这里,没有身份高低之分,所有唐家铺的适龄儿童将接受严格的课程安排,从早到晚,既有文化知识的学习,又有武艺的训练,更有品德的熏陶。
当然为了不惹到某些“文人”的不快,肯定是要聘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来教授经史子集,同时也可以请一些退役的将领来教授武艺,再请一些有经验的医师来负责他们的身体健康,顺带教一些简单的医学常识。
鉴于唐家铺孩童们的出身,唐仨仁还打算在完全小学里设立一些特殊的课程,比如农业、手工业等,除了让一些人可以亲身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辛,还能够让一些就算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以后念完小学后不至于连自己都喂不活。
唐仨仁的预想,这完全小学可不是一个赚钱的项目,想要在这里结交皇室?提升自己地位?不好意思,一入校门,众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谁要是敢玩特权啥的,唐仨仁不介意将这人赶出去,对了,这里是大明,管你是谁谁谁,唐仨仁只要狠下心来,可是敢杀人的哦。
“职务方面,暂时设教导主任、助教、生活老师等职位,分别负责教学、辅导和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制定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武艺表现、品德修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在老朱和朱标那边送人过来之前,唐仨仁自然是要先把“完全小学”给搞起来,名字就叫“唐家铺小学”,可不能叫“唐家铺希望小学”,唐仨仁怕叫这个名字,这些学生们就真没希望了。
罗四,刘基,甚至村民协商会的不少人都在认真听唐仨仁讲这件事,原因无它,唐仨仁搞的这“小学”,就是为了让所有唐家铺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读书人”。
尤其是刘基,唐仨仁的办学的想法,其实有些方面跟老朱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似乎明白唐仨仁为什么能够得到老朱的信任了。
唐仨仁也只是搞了个引子,要知道大明的一些政策其实在封建王朝当中,不说所有,其中很多一部分都是为老百姓真正着想的,比如后来老朱弄出来的“村学堂”,还有后来被某麻子剽窃的“养济院”。
这些对老百姓好的旨意,可以说很多都是从老朱这里开始的,只可惜下头的一些官员曲解了老朱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