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把棒梗往死里逼吧,小时候不学好,以后你自己管教。”
秦淮茹经过这一系列的事,终于明白了“孩子教育不好,是父母的责任”这句话的意思。
偷宋飞宏家,被雷劈掉一根手指,被陷阱扎穿脚掌,哪次不是她自己掏腰包?
光是医药费,就占了去年家庭开支的三分之一。
如果棒梗不胡闹,这些钱省下来买粮食、买肉吃多好?
“秦淮茹,到底是谁坑谁?要不是你生了两个赔钱货,我们家能有这么大负担吗?”
贾张氏开始埋怨秦淮茹生了两个女儿的事。
她重男轻女,小当和槐花从小就不被她喜欢。
她经常把他们叫作“赔钱货”。
“哼,我不理你!”
秦淮茹懒得跟贾张氏争辩,就去蒸了两笼混合面的馒头。
……
时间到了六月底,也就是农历五月初。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人都忙于为生活奔波,很少有心思讲究节日的仪式感。
比如五月最重要的端午节,大家心里都想着过节,但真正动手做的家庭却不多。
就连工厂也只是让食堂稍微改善了一下伙食,没有大张旗鼓地庆祝。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大家都在努力建设家园,对节日本身并不太在意。反正就算过节,家里也吃不上像春节那样的好饭,所以也没多少期待。
不过,也有少数条件好的人家,悄悄地过着节。
比如宋飞宏家。
他提前跑到乡下买了些粽叶,再加上系统奖励的优质糯米,和妻子于秋雨一起包了几十个“四九零”粽子,小小地过了个节。
在后世看来这再正常不过的事,在现在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宋飞宏想低调一点,怕惹人注意,特意关起门来包。
可粽子的香味还是飘了出来,被人闻到了。
特别是鼻子特别灵的聋老太太,一大早就闻到空气里飘来的粽叶香气。
她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鼻子一抽一抽的,眼睛直盯着宋飞宏家看。
“宋家小子要过节了吗?粽子,真香!”
聋老太太一边沉浸在香味中,一边想起以前自己包粽子吃的日子,那软糯香甜的味道,让人直流口水。
可惜自然灾害过后,现在的人连糯米都吃不上,更别说大米了。
“老太太,大清早就在这乘凉?”
刘海推开院门,看见老太太,故意这么问。
“哎呀,乘凉嘛,越乘凉,心越凉。”
聋老太太这话带着明显的意思,明显是在说宋飞宏没眼力见,包了粽子都不给她送点。
“老太太,别心凉,现在大家都忙着搞建设,心里都热乎着呢。”
“呵呵呵……”
聋老太太苦笑着。
现在搞建设的都是年轻人,她这把老骨头是动不了了。
也只能吃点饭,安安稳稳地过完剩下的日子。
有些东西,就算想吃,也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