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孙俩正大快朵颐时,突然明亮的桌面上投下了两个人的阴影,让他们停了筷子。
“好啊,我在豆腐坊等了你那么久,肚子饿得直叫,你竟然在这里吃煮饵丝!”
郑晴琅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眼底闪过一丝诧异,下一秒抬头笑望过去,“你怎么来了?”
接着,她的目光从假装气呼呼的秦氏身上,转移到搀扶着她的郑大丫,调侃道,“哟,怎么不见文五哩,你们两个不是戏台上的鼓糙,离不开的一对吗?”
郑大丫脸红了一瞬,答道,“文五有点事去忙了,我和娘知道了三姑奶奶有事要做,想着能帮点忙,就过来找您了。”
原来,薛满仓离开前,有些不放心家里,特意去了一趟五爷家,让他帮忙安排几个好手盯着家里,免得到时候因为家里有粮食被人盯上了。
五爷想都不想就应下了,那可是他媳妇的娘家,自己有责任照应的。
当时,秦氏也在场,从薛满仓口中得知郑晴琅的打算后,心里也有了想法。
自家庄子里囤了不少粮食,秋收后,程家那些断了亲的亲戚求上门后,为了替后辈积福,她也舍了一些出去。
但那也只是一小部分,庄子上、家里地窖什么的,都还满满当当,自家就这么几口人,吃几年都吃不完,与其就这么放着,不如再舍一部分出去,做做好事吧。
于是,她便带着儿媳妇郑大丫一起出了门,过来云山街这边找郑晴琅,要是凑不上,她们两个还打算去下坝村看看呢。
秦氏坐下后,立马就提及了来意。
“我呢,原本是想学着那些大户,去城门口盖个棚子舍粥的,但这两天城门口因为舍粥出了乱子,所以县衙明令不让人随便舍粥了,让大家手里有多余粮食的,可以送到县衙,到时候由他们统一调配。”
说到这里,她左右张望了一下,确认就近没人注意到他们这边,才压低了音量,继续开口。
“要是咱们的知县还是之前的李知县,我二话不说,粮食都送到县衙去,但现在这个高知县嘛,还是算了。文五打听到一些小道消息,说高知县同镇上粮铺合作,高价卖县衙粮仓里的粮食呢!谁知道咱们这些好心人的粮食送过去,会不会变成人家荷包里的银子呀。”
郑晴琅心下一凛,“这消息真实吗?高知县胆子那么大吗?他就不怕到时候需要赈灾拿不出粮食吗?要是宜良县乱了,他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呢。”
秦氏耸耸肩,“我也不知道真不真实,反正咱们都是平头老百姓,也管不到父母官的身上,自己凭良心做事就是了。”
郑晴琅听罢,也对,即便这小道消息是真的,自己除了一个远在京城的岳忠明可以倚仗,在宜良县无权无势的,拿什么跟当地父母官斗法,还不如尽自己所能,能帮助多一个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