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浓稠的墨汁,悄然浸染着龙王镇的集市。
先是天边的最后一抹余晖被彻底吞噬,随后,深不见底的黑暗便如同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将整个集市包裹其中。
这墨色并非均匀的一片,而是带着深浅不一的层次,仿佛是画师在宣纸上反复晕染的结果,透着一种深邃而神秘的韵味。
寒风裹挟着细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摊位上褪色的油纸伞,发出沙沙的声响。
那雨丝细密如愁绪,带着冬日的寒凉,落在脸上微微刺痛。
风穿过集市的街巷,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谁在低声啜泣,又像是古老的歌谣在风中回荡,为这黄昏的集市增添了几分萧瑟。
那油纸伞上,还残留着去年庙会时绘制的祥瑞图案,虽已斑驳,却仍能窥见昔日的热闹与繁华。
图案有龙凤呈祥,有福禄寿喜,色彩虽已褪去大半,但线条依旧清晰可辨,每一笔都透着当时画者的虔诚与用心。
雨水顺着图案的纹路流淌,仿佛在冲刷着过往的记忆,让那些热闹的场景在人们的脑海中渐渐浮现。
摊位上晃动的油灯,在潮湿的空气中晕开朦胧的光晕,将周八两、老黄历和汪二爷的影子拉得扭曲而悠长,宛如他们心底那些隐晦难明的心思。
油灯的光晕边缘模糊,随着风的吹动轻轻摇曳,光影在地上变幻出各种奇特的形状,如同一场无声的皮影戏,上演着三人心中的波澜。
集市角落,不知谁家的狗在低声呜咽,与远处传来的更夫梆子声交织,为这昏暗的场景增添了几分苍凉。
狗的呜咽声低沉而委屈,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更夫的梆子声“咚——咚——”,缓慢而有力,每一声都像是敲在人们的心上,提醒着时间的流逝,也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安全感。
角落里,一位老妪正就着微弱的灯光修补渔网,银针在她布满老茧的手中穿梭,仿佛也在编织着生活的故事。
老妪的手指粗糙,指关节变形,那是常年劳作留下的印记,但她的动作却异常灵活,银针在渔网的网眼中穿梭自如,每一个结都打得牢固而精准。
她的眼神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手中的渔网和银针,那专注的神情里,透着对生活的执着与坚守。
不远处,一个孩童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地里画着歪歪扭扭的图案,时不时抬头好奇地望向争吵的人群,孩童眼中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懵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