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背后,实则有着神秘莫测的风水之力在悄然运作。饭后那股游走于体内的气,在风水术中被视为“生气”的一种微弱体现,是从食物中汲取的精华,带着生命的活力,像春天破土的嫩芽,充满生机和希望。当人们遵循传统出工劳作,身体的活动能够引导这股生气在经络中顺畅运行,与外界的天地灵气形成微妙的呼应,如同溪流汇入江河,壮大自身的能量,让生命之河奔腾不息。
久而久之,人的精气神愈发饱满,脸色红润像苹果,眼睛有神像星星,寿命也随之延长,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风水之力在默默庇佑着他们。这股生气,就像一条无形的丝线,将人的身体与周围的山川大地紧密相连,吸收着自然的精华,滋养着生命,让人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共生共息,像树与土地的关系,树依土地而生,土地因树而肥沃。
对于修炼之人来说,内炼一口气,这口气至关重要,是修炼的基础关键,如同盖房子的地基,地基不稳,房子便不牢固,风一吹就倒,甚至会塌。《蜂花柬》里记载:“气者,生命之本也,聚则生,散则亡,顺则康,逆则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气顺则万事顺,气逆则百病生。
吃饭吃进去的这口气,就像是修炼一口气的入门契机,也叫气紖或引气。这气紖并非实体,而是一种能量的汇聚,藏在食物的精微之中,像米里的胚芽,蕴含着生长的力量,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引导。要让这口气在体内循环一圈,可不是白白走一趟,每一次循环,都能滋养经络,就像给干涸的河道注水,让气血畅通无阻;壮大元气,像给火堆添柴,让生命之火更旺,更持久。
饭后就出工,这口引气就能在体内顺畅游走,劳动时的肢体活动,如同催化剂,加速气的运行,通过劳动就能达到一定的修炼效果,既做了活计,又炼了身体,一举两得,比那些刻意打坐的人更自然,更贴合天道,像鸟儿在天上飞,本就是天性,不用刻意学。
再者,有了这三个消磨时间的事儿——吃饭、收拾、出工,就容易吃得过饱,甚至吃撑。村里的二柱子就因为贪嘴,一顿吃了八个馒头,撑得躺在床上哼哼,像杀猪一样叫,最后还是张老太爷用擀面杖给他擀肚子才缓过来,从此落下个“饭桶”的外号。饭后就出工,通过劳动消耗能量,就能避免这两种情况,保护脾胃,让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像给车加油,加得刚好,车才能跑得顺畅,加太多反而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