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因为这两个孩子吃苦受罪最多,也因为她们俩是长姐。培养好她们,才能为余下的弟弟妹妹做好榜样。
勉哥儿的课业成绩暂时只能排在中游,不算好也不算坏。
若是跟杜泽谦当初相比,那肯定是差了好大一截。
但全家也没有抱着必须赶上杜泽谦的期望,只希望他能读书明理就好。
将来如果有幸能考个功名回来,日后的生活就能便利许多。
不说别的,只要有功名在身,即便没机会做官,也是能免除徭役和田税的。
考不上也没什么要紧的,反正不管他能达到什么样的成绩,凭借杜泽谦和罗明珠的能耐,也能保他一生衣食富足。
现在唯有萱姐儿的前程暂时还捉摸不透,她年纪还小,又从来没表现出对某种事物的喜爱。
罗明珠只能先教她识字,未来的事业只能等待慢慢挖掘,急也急不来。
看着越发出息的儿子儿媳,还有三个越来越好的孙辈,李氏满怀欣慰。
便是要她立时闭眼,她也能安心去地下见丈夫和大儿子儿媳了。
……
杜泽谦二月二十三到家,之后的大半个月,除了跟罗明珠腻歪,就是继续看书预备会试。
乡试的结果虽然还没有出来,但照他自己的估计,想来问题不大。
又没指望考中解元,普普通通上个榜而已,应该还不至于难住他。
若是连乡试都无法通过,那也不用再好高骛远想着会试了。
杜泽谦虽然没那么担心结果,但喜报迟迟不来,他也有些心急。
从平潭到京城,惯常差不多要行路近一个月。若起程晚了,恐怕会赶不上会试报名。
照杜泽谦和罗明珠的打算,最迟五月初,二人便要起程出发。
如果为了保准一些,最好是四月底就提前动身。
但乡试结果未出,一应文书证明之物都无法办理,唯有焦急等待一途。
这一等,就等到了三月底。
三月二十八这天,罗明珠用过早饭收拾利落,刚要出门去店里,在院子中就听到大门外传来铜锣声。
因这些日子一直在期盼中举喜报,罗明珠神经极其敏感,立刻小跑上前打开大门。
只见四名官差敲着铜锣,口称大喜向她家走来。
“临台府平潭县考生,杜泽谦杜老爷,高中乡试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