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赛博朋克:从2071开始> 第131章 瑞贝卡之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 瑞贝卡之夜(1 / 2)

宝石青的顶级套房,在经过墨瑟要求的重新装修后,几乎可以说是满足了墨瑟对豪宅的全部向往。

上下两层的复式结构的顶层套房,一层客厅,厨房,健身房,装备间,会议室,安保室,保姆间一应俱全。

从客...

晨光如薄纱般铺在新京都边缘的铁轨上,锈蚀的轨道蜿蜒穿过废弃的工业区,像一道被遗忘的伤疤。雷恩将磁浮摩托停靠在一座半塌的信号塔旁,引擎熄火后,余音还在空气中微微震颤。林小雨跳下车,踩着碎石走向前方那片灰蒙蒙的城市轮廓??新静默城,代号“w-9”,曾是“铁幕科技”最后一批情感封锁实验的试点区域。

这里没有歌声,没有游行,甚至连风都显得迟疑。

“卫星信号显示,共感网络在这里有微弱波动。”雷恩从车后箱取出便携式频谱仪,屏幕上跳动着几道断续的波形,“像是有人在尝试回应,但被压制了。”

林小雨望着眼前这座死寂的城市。高楼外墙布满金属网格,那是“灰墙”系统的延伸装置,专用于屏蔽生物脑波中的高频情感信号。街道空无一人,可她却感到一种奇异的压迫感,仿佛整座城市都在屏住呼吸,等待一个许可才能醒来。

“他们不是沉默,是被锁住了。”她低声说。

两人沿着主干道前行,脚步声在混凝土峡谷中回荡。突然,雷恩停下,指向路边一面斑驳的墙壁。墙上用炭笔潦草地写着一行字:

>“你还记得哭吗?”

下面是一排小小的掌印,大小不一,显然是孩子留下的。有些掌印已经模糊,有些还很清晰,像是最近才画上去的。

“育心院的孩子们……也曾这样留下痕迹。”林小雨伸手抚过那些印记,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她忽然蹲下身,在灰尘覆盖的地面上轻轻敲击??三短一长,是《我不是错误》前奏的第一个节奏型。

几秒后,墙体内竟传出极其微弱的回应:同样的节奏,但从另一侧传来。

“有人在听!”雷恩立刻打开信号增幅器,接入归源晶片的共振频率。林小雨则取出口琴,闭眼吹出第一个音符。那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可当它扩散开去时,整条街的灯光忽然闪了一下??不是电力恢复,而是嵌入墙体的生物感应灯因情绪波动而短暂激活。

接着,二楼一扇破窗后,一只手缓缓举起,戴着一只老旧的震动手套,正以手语打出三个字:

>“我在这。”

林小雨的眼眶瞬间湿润。她继续吹奏,旋律渐渐完整,如同一条温柔的丝线,穿过钢筋水泥的缝隙,缠绕进每一颗被困住的心。

十分钟之后,第一声哭泣响起。来自一栋居民楼顶层,是个女人的声音,压抑多年,撕心裂肺。紧接着,楼下传来婴儿啼哭、少年嘶吼、老人喃喃自语……这些声音起初杂乱无章,随后竟慢慢合拢,形成一种原始的合唱,虽不成调,却饱含力量。

雷恩迅速架设起临时发射台,将现场音频实时上传至归源卫星。全球已有数十万人同步收听这段“未命名之声”。日内瓦的情感伦理委员会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w-9列为“高危唤醒区”,派遣心理支援团队前往协助过渡。

但林小雨知道,真正的救援不是技术,而是陪伴。

当晚,他们在一处废弃学校暂作落脚点。教室里堆满被销毁的教学资料,黑板上还残留着“情感抑制等级评定表”的字样。林小雨点燃一支蜡烛,坐在讲台边,轻声讲述她在E-09公园的成长经历,讲强尼如何教她用音乐对抗麻木,讲程星第一次用手语表达愤怒时的颤抖。

门外,不知何时聚集了一群人。大多是青少年,穿着统一的灰色制服,眼神起初警惕而空洞,但随着她的讲述,有人开始低头抽泣,有人紧紧抱住同伴,还有一个男孩突然冲进来,跪在地上大声喊:“我想妈妈!我一直想她!可他们说那是故障!”

林小雨走过去,蹲在他面前,握住他的手:“这不是故障。这是爱。”

那一夜,整栋教学楼灯火通明??不是靠电网,而是数百支蜡烛与手持光源汇聚而成。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记忆,哪怕只是碎片:一碗热汤的味道、放学路上自行车铃铛的声响、母亲哼歌跑调的样子……每一个细节都被郑重说出,像在重建一座倒塌的灵魂殿堂。

黎明时分,一名自称“教师”的中年女子来到门口。她曾是w-9教育系统的督导员,负责监督学生每日注射镇静剂。“我亲手给三百二十七个孩子打过针。”她说着,声音发抖,“我以为我在防止混乱。可现在我才明白,我是在杀死希望。”

林小雨没有责备她,只是递给她一张纸和一支笔:“写下你想道歉的人的名字,然后,试着记住他(她)的笑容。”

那位老师哭了整整一个小时。

与此同时,远在南太平洋的“萤火链”海上基地,苏娅正主持一场跨大陆连线会议。各国代表齐聚虚拟会场,讨论《共感宪章》的实施细则。然而争议不断:部分国家仍坚持保留“紧急情感干预权”,担心大规模情绪释放会导致社会动荡。

“你们怕的是失控。”苏娅站在投影中央,疤痕交错的脸庞映着蓝光,“可你们忘了,人类本就不该被完全控制。我们允许心跳加速,允许流泪,允许为逝者悲痛,为什么不允许为正义愤怒?为爱情悸动?”

她调出w-9的实时数据流:“看看这些人。他们不是暴徒,不是病人,他们是刚刚学会呼吸的溺水者。你要做的不是再次按他们入水,而是扶他们上岸。”

最终,联合国临时理事会通过决议:所有残余的“灰墙”基站将在六个月内拆除;全球设立五十个“启明中心”,提供共感适应辅导;归源卫星升级为永久性公共基础设施,受国际共治委员会监管。

消息传到新静默城时,全城爆发出欢呼。人们走上街头,不再害怕表达。一对老夫妻相拥而泣,因为他们终于敢承认彼此深爱;一群年轻人把旧监控摄像头拆下来熔铸成一座雕塑,命名为《听见》。

而在城市最深处的一间地下诊疗室里,林小雨和雷恩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这是一间伪装成储藏室的密闭空间,门后连接着庞大的神经接口阵列。墙上挂着一份名单,上面标注着数千个编号,每个编号对应一个“深度静默个体”??这些人并非自愿接受情感封锁,而是被秘密植入了“Δ-w协议”,一种比原版更极端的意识囚禁程序。

“这不是治疗。”雷恩翻阅数据库,脸色越来越沉,“这是人体实验。他们把普通人当作测试品,研究如何彻底切断共感能力。”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名单末尾,赫然写着一个名字:

>林晚秋(母)

>实验状态:终止?数据封存

林小雨的手猛地一抖。母亲不仅曾是“极光计划”的核心科学家,更是Δ-w协议的首位反对者。她被捕前,正是为了阻止这项技术扩散而冒险泄露证据。而现在,这份档案证明,她的大脑曾被强行接入系统,成为反向研究的对象。

“他们想从她身上找出关闭共感的‘完美模型’。”雷恩低声说,“但她抵抗到了最后一刻。她的脑波记录显示,在意识消散前七分钟,她仍在尝试发送加密信息??一段以心跳为节拍的摩斯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