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836 周雨和丈夫的对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36 周雨和丈夫的对话(1 / 2)

周雨将茶杯仔细地清洗干净,用软布擦干水渍,轻手轻脚地放回茶柜。她回到自己的工位,取出一份打印清晰的日程表,走向方青叶的办公桌。

“方行长,按照安排,今天十点要去必亚迪新能源基地调研,和吕总座谈。...

夜色如墨,南新市郊的静海银行数据中心灯火通明。这座地下三层、地上七层的建筑外表低调,内部却布满了最先进的量子加密服务器和AI调度系统。这里是“天穹计划”的神经中枢,也是欧科微手中最隐秘的武器。

白藕站在监控大厅中央,盯着墙上那块巨大的动态星图??数百个光点在近地轨道缓缓移动,其中二十四个属于拓方科技首批试验卫星,已通过长征六号完成部署。它们像一群沉默的哨兵,在550公里高空编织着中国民间资本主导的第一张低轨通信网。

“信号稳定率98.6%,数据回传延迟低于17毫秒。”技术主管陈砚汇报道,“星间链路测试成功,AI路由算法自适应调整正常。”

白藕点点头,目光落在星图边缘一个闪烁红点上:“那个呢?”

“TF-X。”陈砚压低声音,“昨天凌晨三点十七分,它完成了第三次变轨,现在正以每天0.3度的速度逼近LJ-2025A轨道面。我们还没对外公布它的存在,连扬州基地多数工程师都认为这只是模拟参数。”

白藕嘴角微扬:“老板说,真正的棋手从不在开局亮子。”

就在这时,电梯门“叮”地一声打开。欧科微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名身穿深灰风衣的男人。一人提着金属箱,另一人手持加密平板。

“中科院力学所的赵院士刚签了保密协议。”欧科微淡淡道,“这是‘天穹-1’发动机燃烧室材料的最新测试报告??新型镍基单晶合金,耐温突破1400c,寿命提升三倍。另外……”他顿了顿,“军方同意借调酒泉测控站备用通道,每月提供四小时窗口期。”

白藕心头一震。这意味着国家层面虽未公开支持,但某些关键资源已经开始向他们倾斜。

“马芸那边有什么动作?”欧科微问。

“阿里云昨晚启动了‘天基算力平台’内测。”陈砚调出数据面板,“他们在杭州、成都、广州三地部署了专用地面站,宣称能实现‘天地一体化智能计算’。同时,快舟十一号火箭宣布延期发射,理由是‘载荷适配优化’。”

欧科微冷笑:“拖延战术。他知道我们的试验星已经入轨,正在收集真实环境数据,所以他必须抢在我们发布成果前打出一张牌。”

他走到星图前,指尖轻触TF-X轨迹线:“告诉王杨,准备进行首次冷发射模拟。我要让这颗‘幽灵卫星’在明年春节前进入预定轨道,不发公告,不走媒体,只用一次无声的变轨告诉所有人??拓方不仅能造星,还能精准控星。”

话音未落,手机震动。是一条来自黄浩的加密消息:【发改委副主任李维国明日抵南新调研金融创新,随行名单中有航天八院总工孙振华。】

欧科微眼神骤然锐利。

“机会来了。”他转身对白藕下令,“立刻联系孙工的老部下林启明,安排一场‘偶然’的技术交流会。主题就定为‘商业航天与金融资本协同模式探索’。另外,把我们在扬州的液体火箭总装视频剪一段两分钟精华版,配上解说词,做成内部参阅资料。”

“您想拉官方背书?”白藕试探性问道。

“不是拉,是种。”欧科微笑道,“一颗种子,只要土壤合适,迟早破土。现在的政策风向已经松动,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让正确的人看到正确的画面。”

第二天上午九点,南新国际会议中心B3会议室。

一场看似普通的政企座谈会正在进行。李维国坐在主位,神情温和却不失威严。孙振华则频频翻阅手中的文件,眉头微蹙。

“静海银行这个‘航天产业基金’设计得很巧妙啊。”李维国开口,“杠杆比例控制在1:4以内,优先投向中小型配套企业,避免了资本垄断风险。你们考虑得很周全。”

“我们始终认为,航天不是巨头的游戏。”欧科微端坐对面,语气沉稳,“而是产业链的共舞。一颗卫星背后有三百多家供应商,一台火箭涉及五万多个零部件。只有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才能真正形成生态。”

孙振华忽然插话:“听说你们在扬州建了个‘特种设备测试中心’?规模不小吧?”

会议室瞬间安静。

欧科微不动声色:“确实有个小基地,主要用于新材料疲劳测试和结构件振动实验。如果您有兴趣,下午可以去看看。”

“哦?”李维国抬眼,“连我都还没去过的地方,你倒大方。”

“因为值得看。”欧科微直视对方,“我们刚刚完成国内首台民营液氧煤油发动机全工况试车。推力80吨,比冲超过300秒,已经达到猎鹰9号一级发动机早期水平。”

全场哗然。

孙振华猛地抬头:“你说什么?!”

“这是视频。”欧科微示意助理播放短片。

画面中,银白色箭体竖立在试车台,尾部喷出长达二十米的蓝色火焰,轰鸣声穿透音响设备直击耳膜。镜头切换至控制室,屏幕上显示各项参数全部达标。

“地点在哪?”孙振华声音发紧。

“保密。”欧科微微笑,“但我可以保证,所有技术人员都拥有航天系统背景,设计标准完全参照GJB9001C执行。如果我们愿意,三个月内就能组装出第一枚‘天穹-1’原型箭。”

李维国久久不语,最终缓缓点头:“年轻人有魄力是好事。不过……国家对发射活动有严格审批制度,私自升空可是要坐牢的。”

“当然遵守法规。”欧科微正色道,“所以我们恳请上级部门尽快出台商业发射许可实施细则。我们也愿意作为试点单位,配合建立民营企业准入评估体系。”

散会后,白藕低声问:“真要把视频给他们看?不怕泄密?”

“泄密?”欧科微望着远去的车队,“我已经等这一天三年了。你知道为什么叫‘方青叶’吗?”

白藕摇头。

“那是我父亲的名字。”欧科微声音低沉,“三十年前,他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名燃料工程师。1996年长三乙首发失败,爆炸时他正在加注岗位。遗体找到时,手里还攥着压力表读数记录本。官方通报说是‘推进剂泄漏引发意外’,可我知道……有人篡改了燃料配比参数。”

白藕震惊得说不出话。

“我母亲抱着骨灰盒跪在部里门口三天,换来的只是一句‘事故原因复杂,不便公开’。”欧科微握紧拳头,“后来我考进央行,一路做到副行长,不是为了权力,是为了有一天能亲手打破那个封闭的圈子。我要让中国的航天不再由少数人说了算,不再让牺牲者的名字被遗忘。”

风掠过走廊,吹动他鬓角几缕白发。

“所以我不怕他们知道我们在造火箭。我只怕他们不知道??这一代人,有多想赢。”

一周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商业航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有序放开低轨频率资源”、“探索民营企业发射许可审批绿色通道”。资本市场再度沸腾,拓方科技估值一夜飙升至480亿元。

而就在所有人关注政策红利时,欧科微悄然飞往成都。

深夜十二点,他出现在一家废弃工厂改建的地下工作室。房间中央摆着一台通体漆黑的设备,外形酷似小型卫星,但表面布满诡异的蜂窝状纹路。

“‘暗影一号’最后调试完成。”项目负责人低声汇报,“搭载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可重构AI芯片,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一旦进入轨道,可通过电磁波谱扫描识别其他卫星硬件特征,并预测其行为模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