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838 你们方行长的想法,有时候总是出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38 你们方行长的想法,有时候总是出人(1 / 2)

当然了,主要是些支行行长和总部的部长们跃跃欲试,对普通员工来说,这事确实没什么意义。

周雨就是这么想的。

她一个临时秘书,谁当副行长跟自己关系真不大。

不过晚上回到家,她还是跟老公提...

高攀走出行长办公室时,天光已经彻底亮透。南新银行大厦外的梧桐树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叶片翻飞如书页,阳光穿过枝叶间隙洒在走廊的地砖上,斑驳陆离。他手里攥着那份刚签发的《关于成立鹏城支行筹备组的通知》,指节微微发白,掌心却沁出一层薄汗。

八个月,从零开始搭建一家跨区域支行的全部架构??班子、制度、业务模型、风控体系、品牌定位,还要把“科创金融枢纽”这个概念真正落地生根。这不是任务,是一场战役。

他没有回舞阳支行,而是直接去了总部三楼的档案室。门卫老李见是他,笑着点头:“高行长,这么早来查资料?”

“有点事要核实。”高攀笑了笑,递过去一张调阅单,“近三年,所有涉及科技型企业贷款的案例,尤其是申城分行那几笔出问题的项目。”

老李迟疑了一下:“这些可都是机密啊……”

“我有方行签字。”高攀平静道。

二十分钟后,他坐在角落的阅览桌前,面前堆满了卷宗。一页页翻过,那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创业者,如今或破产清算,或远走海外。其中一份报告引起了他的注意:**云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获A轮融资1.2亿,估值8亿,三个月后向静海银行申城分行申请信用贷3000万,由时任副行长钱聪纨亲自审批放款。半年后公司现金流断裂,创始人失联,资产冻结,贷款全额核销。

而当时的风险评估意见书中,赫然写着一句话:“企业技术壁垒显著,团队背景优秀,市场前景广阔。”

落款人:陈丹路。

高攀的手指停在那一行字上,眼神渐渐沉了下来。他知道陈丹路当年力推这笔贷款,也正因为此被调离总部,贬至舞阳。可现在想来,问题或许不在判断失误,而在整个体系对“创新”的盲目崇拜与风险机制的形同虚设。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陈丹路的号码。

“喂?”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是我,高攀。”他说,“我在看云启智能的案子。”

那边沉默了几秒。“你终于看到了。”陈丹路轻笑一声,“我还以为你要等它变成坏账率报表上的一个百分点才想起来。”

“你早就知道会出事?”

“我不是神,但我看得懂报表里的水分。”陈丹路声音低沉,“他们拿不出核心专利的实缴证明,研发人员名单里一半是挂名兼职,客户合同全是框架协议,没有实际交付记录。可当时谁在乎?大家都想抢‘第一个投AI芯片的银行’这个名头。”

高攀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所以你在舞阳这三年,其实是在赎罪?”

“不。”陈丹路缓缓道,“是在重建逻辑。你以为我为什么坚持让你去刘家营村?因为我要你知道,真正的信用,不是PPT上画出来的,是养殖户蹲在鸡舍里数死鸡的时候,还能咬牙说‘下一批我继续养’的那种东西。”

两人沉默良久。

最后,高攀开口:“我要建一个全新的评审机制。不再依赖单一财务指标,也不再迷信资本背书。我会引入第三方技术尽调团队,联合风投做双线验证,更重要的是??每一笔超过五百万的科创贷,必须有一名驻村客户经理实地跟踪六个月。”

陈丹路笑了:“你比我狠。”

“我不敢软。”高攀望着窗外,“我在舞阳学会了低头看泥地,但到了鹏城,我得学会抬头看星空。只是这一次,我不想再让脚离开地面。”

挂掉电话后,他又调出了另一份文件:《鹏城高新技术企业名录(2024版)》。这座城市有注册科技企业四万七千余家,其中近六成成立不足三年,八成融资未超过B轮。机会巨大,风险更高。

当天下午两点,他在总部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筹备组碰头会。参会者包括人力资源部派来的干部考察专员、风险管理部代表、以及总行指定的技术支持负责人??一位名叫林砚的女人,三十出头,短发干练,戴着一副无框眼镜,说话时语速极快,逻辑严密得像代码。

“我来自总行科技金融实验室。”她开门见山,“我们的任务是为鹏城支行开发一套专属的‘科创企业信用评分模型’,融合工商、税务、知识产权、供应链数据、甚至创始人的社交网络行为分析。”

有人皱眉:“这合法吗?”

“在授权范围内,完全合规。”林砚面不改色,“我们不会采集隐私信息,但我们可以判断一个CEO是否频繁出现在不良借贷论坛,或者他的朋友圈最近三个月有没有大量转发‘创业失败自白’这类文章。”

全场哄笑,气氛稍缓。

高攀却盯着她:“这套系统什么时候能上线?”

“原型两个月,正式部署需要至少六个月。”

“不行。”高攀摇头,“我要三个月内看到可用版本。我可以协调鹏城当地的政务数据接口,也可以请云峰基金开放部分投后管理数据库。”

林砚挑眉:“你动作很快。”

“因为我没时间犯第二次错。”

会议结束后的傍晚,高攀独自留在空荡的会议室里,用红笔在白板上画出一张组织架构图:

-支行行长(自己)

-副行长两名:一名分管业务拓展,一名专责合规运营

-风险总监(总行直派,独立汇报)

-科创金融事业部(下设三个中心:投贷联动中心、技术尽调中心、产业研究室)

-综合管理部(含人力、行政、党建)

他在“风险总监”四个字下面划了重重一道横线。

第二天清晨,他再次来到方青叶办公室。这次没有通报,门直接开着。

方青叶正在批阅文件,抬头看了他一眼:“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你。”

“我想清楚了。”高攀站定,“关于风险总监的人选,我希望是周雨。”

方青叶笔尖一顿,抬眼看他。

“她是临时秘书,资历尚浅。”

“但她听得见墙那边的声音。”高攀直视着他,“那天我们在外面谈话,她全听到了。她没有打断,没有泄露,甚至连表情都没变。这种人,才真正懂得什么叫‘位置’与‘分寸’。而且……她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风险管理专业,研究生论文题目是《区域性商业银行跨域经营中的内控失效研究》。”

方青叶放下笔,靠向椅背,久久未语。

半晌,他忽然笑了:“你知道总部有多少人盯着这个位置吗?多少老资历的风控条线干部削尖脑袋想往上爬?你却推荐一个才进单位八个月的小姑娘?”

“正因为她是新人,才不会被旧规则绑架。”高攀语气坚定,“我要的不是一个只会盖章的监军,而是一个能和我一起重新定义规则的人。如果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什么差异化?谈什么破局?”

方青叶凝视着他,眼神复杂。

最终,他拿起内线电话:“通知人事处,启动对周雨同志的提拔考察程序,拟任鹏城支行风险总监,试用期一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