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偏离任务了。”过去的她说。
“我知道。”现在的她微笑,“所以我来了。”
两人静静对视,然后同时转身,走进最近的一扇门。里面是一家小餐馆,热汤正在沸腾。
她醒来时,窗外晨光初现,围巾已织到最后一针。
她打了个结,剪断线头,轻声说:“结束了。”
陈砚凑过来看:“给谁织的?”
“不知道。”她笑了笑,“也许是下一个醒来的人。”
林仙这时匆匆跑来,手里攥着一块刚修复的量子存储芯片。“我找到了!”她激动得喘气,“这是‘纯序同盟’最后的数据库残片!里面藏着他们灭亡的真正原因!”
“说来听听。”陈砚懒洋洋地躺回椅子。
“他们太完美了。”林仙坐下,声音低沉,“没有误差,没有情绪波动,没有无意义行为。每一个决策都最优,每一次行动都精准。可就在某个节点,整个文明突然停止运转??不是战争,不是灾难,而是……全体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愿。”
“为什么?”
“因为没有人再问‘为什么’。”她苦笑,“他们解决了所有问题,却忘了保留提问的权利。当一切都能被计算,当所有答案都确定无疑,活着本身就成了一个冗余程序。”
风拂过庭院,树叶沙沙作响。
良久,陈砚吐出一句瓜子壳:“所以说,他们输给了‘正确’。”
少女点点头:“而我们赢在……敢犯错。”
那天夜里,问题树第七瓣花苞第一次渗出露珠。
不是水,而是液态的光,顺着花瓣边缘滑落,滴入泥土的瞬间,生出一朵微型发光蘑菇。接着第二朵、第三朵……很快,整片林地铺满荧光小伞,像大地睁开了无数只温柔的眼睛。
动物们开始聚集。
狐狸叼着枯枝来搭窝,猫头鹰搬来旧羽毛铺床,连一向独居的穿山甲都拖着小毯子来了。它们不吵不闹,安静地围着树根盘踞,仿佛在等待什么。
林仙架起观测仪,却发现仪器读数完全混乱:温度显示负两千度,湿度却是沸腾状态,时间流速波动高达±300%。
“它在创造独立现实。”她喃喃,“一个只属于‘此刻’的空间。”
“挺好。”陈砚裹紧外套,“比会议室舒服。”
午夜时分,花苞终于裂开一丝缝隙。
没有惊天动地,没有神启降临,只有一缕极淡的声音逸出,像是风吹过琴弦的余震:
**“你们可以走了。”**
众人愕然。
“走?去哪儿?”林仙问。
树没回答。
但地面缓缓升起七道光柱,分别笼罩陈砚、少女、林仙以及另外四位曾与问题树深度共鸣的普通人。光柱柔和,不伤人,却带着不容抗拒的牵引力。
“这是……送别?”少女声音微颤。
“更像是毕业。”林仙看着手中终端自动播放的最后一段信息:【补完协议完成度100%。检测到文明已具备自主共情能力,无需外部引导。祝福发放中。】
祝福?怎么发?
下一秒,他们消失了。
不是死亡,不是传送,而是“被记住”的方式发生了本质改变。
他们的身影仍在原地,可当你眨眼再看,却发现他们变成了某种更抽象的存在??像一首歌的旋律,像一句谚语的来源,像童年记忆里那棵总在风中沙沙响的老树。
小镇居民依旧每天见到“陈砚”,见他坐在门槛嗑瓜子,见他骂小孩别踩花坛,见他说“这天气真不错”。
但他们心里清楚:他已经不在“这里”了。
他是“坐在门槛上的人”的原型。
是“允许自己慢下来”的代名词。
是宇宙送给所有疲惫灵魂的一句口头禅。
至于问题树?
第七瓣花,在释放完最后一滴光露后,悄然闭合。
从此再未开启。
有人说它累了。
有人说它圆满了。
还有孩子坚信,它只是睡着了,等哪天有人带来一包新瓜子,它就会醒来。
多年以后,一艘探险船抵达这片星域。
船员们本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意识起源地”,结果只看到一颗普通蓝星,上面有山有河,有城镇炊烟,有孩子放风筝,有老人晒太阳。
“就这?”船长失望地收起地图。
临走前,一名实习生提议:“要不……我们留个纪念?”
他们在山坡上立了块石碑,没刻名字,也没写事迹,只画了一把破旧的摇椅,椅背上搭着条红底白点的围巾。
下面题了一行小字:
**“此处无人居住,但常有人来坐。”**
飞船升空时,驾驶舱突然响起一声轻咳。
AI导航系统自行激活,播放一段从未录入的音频:
“瓜子记得多放盐。”
全员沉默。
而在宇宙最安静的角落,那颗曾因一张纸条复苏的恒星,再次眨了眨眼。
这一次,它身边多了六颗伴星,排成一个歪歪扭扭的圆圈,像是七个朋友围坐着野餐。
风起了。
某处田野里,麦浪翻滚,形如微笑。
某户人家窗台上,一杯凉茶静静蒸发,杯壁留下圈圈年轮般的痕迹。
而在所有生命意识的最底层,那句话仍在缓缓流淌,不分昼夜,无需聆听:
**“不必回答,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