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问:「你的打算是持续开拓市场,搜刮全世界是吧?」
「搜刮这个词太掉价了。」李青道,「是做生意,是合理赚取利益,不是大搞破坏,发动战争掠夺财富不过是涸泽而渔罢了,且也不持久,更会把路走死。」
李青抿了口酒,道:「把眼光放长远些,思想放高些,不要把海外诸国看作敌人,要做多,而不是消灭。」
「那大力发展军备为了什麽?」
「震慑!」李青笑言,「为了让人心平气和的跟咱们做生意,为了保护资源财富。」
「只要运作得当,海外的资源,财富,人口,都可为大明服务。」李青道:「战争是最粗暴,也是最低级的掠夺手段。且不说失德丶残忍,自身也要付出大代价,甚至有时候还得不偿失。
所以说……消灭远不如利用!」
李青欣然道,「合理收取他们的劳动价值,才是最优解,也是唯一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且这个过程中,对他们也有一定好处,至少对高层人士如此,这样一来,大明的影响力会持续扩大,诸国当权者也会从心理上唯大明马首是瞻。」
顿了顿,「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强大武备的基础上,不然,人家可就要动劫掠之心了。」
「强大军队,并不一定要打仗。兵法有云:上战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李青打趣道,「你既知兵,当明白这个道理。」
朱厚照悻悻点头,叹道:「你说的这些想想都激动,只可惜,朕无法亲身参与啊!」
「……你觉得奔波跋涉很爽?」
「当然!」朱厚照反问道,「你觉得整日闷在皇宫里,看那群人臭脸很爽?」
「其实也还好啦。」
「要不咱俩换换?」朱厚照嗤笑。
李青脸都黑了,骂道:「你这样……太祖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朱厚照:「……」
末了,道了句:「你安心做你的医生吧,他日……安心做你要做的事吧,大明……交给朕就是了。」
李青点头:「我也是这麽想的。」
见他心情不太好,李青又补充道:「我忙完要忙的事,会回来帮你。」
「嗯…。」
朱厚照叹了口气,道:「接下来,你就别抛头露面了,看着就好,以防这把火烧到你身上。」
「其实我并不怕火。」
「那都交给你?」
「……当我没说。」李青讪讪。
~
数日后,君臣关系进一步僵化,跪宫门的戏码再次上演,劝谏皇帝不要用太监。
然,朱厚照一意孤行。
开始让太监涉足政治舞台,并往地方派遣驻守太监,这方面由刘瑾负责。
军队也开始换了一波镇守太监,由张永负责。
东厂由谷大用监管,内务府总管马永成担任……
八内侍摇身一变,大权在握。
文官集团惊怒交加,却也无法阻止,只因……严格来说,小皇帝并未胡来,这种安排有迹可循,且大多本就是太监来担任。
问题是,小皇帝明显要搞事情。
不仅是太监,厂卫也开始了行动,人事调动频繁,密探频出,就像一张无形大网,撒向整个大明……
弘治一朝养成的松弛官场不复存在,群臣一个个心提了起来。
不仅文官,武将丶勋贵亦然。
一时间,人心惶惶。
不过,朱厚照却始终没有进一步的动作,该上朝上朝,该批奏疏批奏疏,有时,也会搞个『聚餐』什麽的。
可所有人都知道,小皇帝要有大动作,只是引而不发罢了。
他们非常煎熬,却无法破局,只能提前做预防。
时光荏苒,春去夏来,夏去秋来。
正德二年八月,沉寂半年有馀的朱厚照突然明发诏书,清查天下粮仓,府库。
这是个突发事件,可有心人并非毫无准备,意外失火适时而起,不过,由于朱厚照提前做了准备,失火并不普遍。
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在驻守太监,临时改换的厂卫共同监督下,一下挖出了许多硕鼠,省丶府丶州丶县,共计揪出贪官一百三十二位,污吏五千馀。
武官数十馀,勋贵十数人。
一时间,抗议声不绝于耳,称是太监,厂卫为了立功构陷忠良。
连病情加重的弘治都惊动了。
群情汹涌。
见此情况,朱厚照没急着严惩,表示会谨慎核查,不冤枉好人,不放过坏人。
话说的好听,可转眼,他就着手任命新任官,以压制住舆..论导向。
果然,翰林院一下就沸腾了。
为了自己的前途,他们开始『不听话』了。